千里之外。

在吳三桂為如何攻擊海州而煩惱的同時,黃太吉之子,統領兩萬騎兵,從通州奔襲五百里,忽然殺到河間府城下,擊潰五千漕兵的豪格,同樣也陷入了是否繼續攻城的困境。

已經三天了,雖然數度危急,雖然披著重甲的建虜和蒙古士兵,兩次登上河間城頭,但都被城頭明軍奮力擊退,激戰之中,豪格兩次親臨前線,直衝到城下六百步的距離,冒著箭矢,親自指揮,但卻依然無法拿下河間府。

雖然被豪格襲擊,五千漕兵只剩下五百,但漕運總督史可法知恥而後勇,為了堅守河間府,他可說是把生命都豁出去了,他親自坐鎮建虜攻擊最猛的東城門,矢石如雨之中,揮舞長劍,往來衝突,高聲鼓勵城頭將士計程車氣,其間他差點為建虜射上城頭的弓箭所傷,不過依然無所畏懼,整個攻城期間,都可以看到一個穿著緋袍,身邊只有三五個護衛的明軍官員,手持長劍,在城頭來回穿行,哪裡戰鬥最激烈,他就出現在哪裡。

河間知府顏胤紹,御史周爾淳等人守衛其他三門,也都是奮不顧身,城中軍民,全力動員,官紳商人,有錢出錢,有人出人,年初就已經設立的社兵,在此次守城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面對兇惡的建虜,社兵們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和官兵不同,這些社兵們更多的是為了保護自己在城中的家人,他們或許對朝廷沒有那麼大的忠心,但對自己的家人,卻絕對是要豁出性命去保護。

史可法顏胤紹等人抱定必死的決心,親在一線,鼓舞士氣,城中兵馬雖然不多,但各種物資準備充分,軍民更是上下一心,如此,看起來孱弱不可能堅守的河間府,竟然硬生生地擋住了建虜大軍,連續三天,排山倒海般的攻勢。

太陽落下,黑夜籠罩大地,城牆下撲倒的屍體,層層疊疊,流淌的鮮血染紅了護城河,燃燒的火光中,有未死的軍士猶在血泊中掙扎,而城頭上,疲憊的明軍靠在牆垛上,大口的喘氣,染血的殘破軍旗在火光中,無力的張揚……

雖然不甘心,但豪格卻不得不下令收兵。

接下來,他將面對一個嚴肅的問題,那就是,是否還要繼續攻打河間府?

照黃太吉臨行前的叮囑,豪格只有三天攻打河間府的時間,三天能下最好,如果不成,豪格要立刻掉頭返回,劫掠青縣滄州天津等地,攪亂京南,以為大軍補充糧草輜重,同時截斷明國透過運河,北上支援京畿的通道。

現在已經三天了,是否要撤兵呢?

隨行的漢軍鑲藍旗副都統張存仁認為應該撤兵,沒有能一鼓作氣拿下河間府,城中明軍已經從最開始的驚慌,慢慢鎮定了下來,而隨著戰事的進行和傷亡的增加,己方士氣卻是低落了起來,不宜繼續攻城,應該按照皇上的命令,轉而攻擊北運河各處城池,青縣,滄州靜海等地,繼而回軍通州,和主力大軍匯合這本就是臨行前,黃太吉對他的叮囑。

“肅親王,河間府急切難克,還是暫且撤兵吧。”張存仁知道,豪格對沒有能攻下河間府,十分不甘,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好機會,卻拿不下河間府,實在是讓人沮喪,但小不忍則亂大謀,決不能因為河間府一地,壞了皇上的謀劃。

豪格坐在燈下,臉色冷冷地不說話,對於張存仁退兵的建議,他不說同意,也不說反對。

從小到大,豪格對皇阿瑪的話,從來都是言聽計從的,從沒有抗拒的時候,但今日,他卻是有些不同的想法和心思,河間府的抵抗雖然激烈,但卻已經顯現出了疲態,山東總兵尤世威嚇的後退八十里,明國兵部侍郎吳甡的兩萬人馬,龜縮在青縣不敢動,河間府孤城一座,方圓百里之內沒有救兵,大軍毫無後顧之憂,完全可以放開手腳攻城,此正是拿下河間府的好時機啊。

最重要的是,如果他現在退兵,回到通州,那麼他此前殲滅五千漕兵,震懾京南的功勞,就煙消雲散了,原因很簡單,他攻打河間府三天,折算兵馬將近兩千餘人,以兩千餘人換取殲滅史可法五千人的功勞,算起來,他是一點功勞都沒有,照建虜內部不成文的規定,己方一個士兵,換取明軍三個士兵,才能算勝利,一換二,是平手。

可豪格怎麼能接受一場平手?

不說別人,只說多鐸鄙視的眼神,那一聲“小耳垂”,就會令他受不了。

因此,豪格極度不甘心,他不想撤兵,他仍然想要嘗試攻下河間府,以一場大勝,回擊那些蔑視他的人。

“何洛會,你看呢?”豪格抬頭看向正藍旗固山額真何洛會。

如果說,張存仁受黃太吉器重,是黃太吉的心腹智囊,那麼,何洛會就是豪格的心腹和智囊,對主子想要拿下河間府的心思,再沒有人比何洛會更清楚了,另外,何洛會並不知道黃太吉叮囑豪格,只給了其三天攻城時間的密事,因此也就沒有忌諱。

何洛會察言觀色,知道主子仍然想要攻下河間府,而就他來看,在山東兵遠遁,吳甡兵馬不敢前來的情況下,拿下河間府並非不可能,河間府是明國京南最大的府城,城中人口眾多,財帛豐富,如果能夠拿下,實在是一筆大收穫啊。

——————感謝“sayno、328049091、書友446306、lightgbm、燕過無痕JL”的打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