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徵明大將軍(第2/2頁)
章節報錯
黃太吉微笑點頭,待眾人坐下,他目光環視全場:“十四弟有勇有謀,用兵嫻熟,乃是我大清第一統帥,本來是徵明大將軍的第一人選,奈何十四弟和朕一樣,都在松山染了疾病,率軍征戰乃是殫精竭力之事,容不得一絲的馬虎,身體不好是支撐不起來的,所以只能請十四弟安心靜養了……”
黃太吉這番話說的漂亮,多爾袞心中再有不服,也無法反駁。
“肅親王豪格忠勇可嘉,原也可以為徵明大將軍,然先皇有遺訓,徵明之事我等兄弟要輪番而為,我等兄弟尚在,徵明大將軍的帽子,暫時還不能戴到你豪格的頭上。”黃太吉聲音淡淡。
豪格心中發苦,但卻也只能接受。
黃太吉笑眯眯地繼續道:“徵明之事非同小可,朕想來想去,考慮了很久,覺得還是交給老十五最為妥當。十五弟,朕意令你為徵明大將軍,你意如何?”說著,目光就看向了多鐸。
聽到此,狡猾如代善和多爾袞者,都已經明白了黃太吉的用意。
大清雖然在松錦之戰取得了勝利,但卻是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人困馬乏,黃太吉在松山大流鼻血,多爾袞也染了小疾(多爾袞後來早逝也與此有關),所以最開始黃太吉才想要用老七阿巴泰為徵明大將軍,總管兵馬。
但明太子橫空出世,開封大勝,關閉張家口之後,情勢發生了改變。過去,在計算明國兵馬時,大清從來都沒有把明國京師的十幾萬京營算在其中,在他們看來,那就是一群造糞的廢物,但現在不同了,明國的京營不再是過去的孱弱之兵,隱隱然已經是有一定的戰力,又是明太子撫軍,未來必然會成為大清徵明的阻礙。
為謹慎起見,肯定是不能用阿巴泰當主帥了。大清這些親王貝勒中,阿巴泰的謀略和勇猛,只能算是二流。代善老了,濟爾哈朗稍遜一籌,多爾袞三兄弟才是其中翹楚,以前還有一個嶽託勉強能抵上多鐸阿濟格的水平,但在嶽託病死之後,多爾袞和多鐸已經是徵明大將軍的唯二人選了。
這一點,御座上的黃太吉心知肚明。
也因此,黃太吉才會更加警惕,對徵明大將軍的人選,也就更加慎重了。
從勝率和統帥能力來看,多爾袞是最佳人選,但黃太吉卻不能用他,因為徵明大將軍將統領滿漢八旗,加上蒙古八旗,一共十幾萬的人馬,如果全被多爾袞帶走,等於多爾袞掌握了大清七成以上的兵力,如果是過去身體康健之時,黃太吉倒不會懼怕,他相信自己能鎮得住場子,但現在他身體每況愈下,一旦在這期間有什麼意外,豪格縱然能登基,一旦多爾袞帶著大兵回捲,豪格就會是盤中餐、板上肉,一點反抗的能力都沒有。
所以絕不能用多爾袞。
多爾袞之後,就只能是多鐸和阿濟格了。
兩人之中,阿濟格年紀雖大,但統帥之能卻在多鐸之下,因此從一開始,黃太吉就認定了多鐸。
明太子雖然有些能耐,但以多鐸之能,足夠能應付。將多爾袞留在瀋陽,就近看管,不怕多爾袞搞出什麼么蛾子。另外,豪格留在瀋陽,縱使有什麼意外,也能立刻登基。一石三鳥,內外雙安,在黃太吉看來,用多鐸,將多爾袞和豪格都留在瀋陽是非常穩妥的策略。
當然了,這並不是黃太吉一人,而是他和張存仁祖可法范文程三人共同討論之後的結果。
至於多爾袞身體有恙,兄弟輪番出征之類的,不過都是藉口罷了。
“臣弟領命!”多鐸看了一眼多爾袞,見多爾袞沒有反對,也知道自己領軍為徵明大將軍,遠勝過讓豪格領軍,一旦豪格大勝,聲望躥起,他們兄弟想要出頭的希望就會大大減少,因此徵明大將軍這個位置絕對不能讓,必須握在自家兄弟的手中,因此他當仁不讓,立刻就應允了。
“好,多鐸聽旨……”
黃太吉立刻宣下口諭,多鐸單膝跪地,領了這個徵明大將軍的職務。
豪格看著眼紅,但卻也沒有辦法。
眾人原本以為,多鐸為主帥,其兄阿濟格會為副帥,不想黃太吉最後卻定了老七阿巴泰,黃太吉年初之時就已經答應他為徵明大將軍,現在改了命令,怎麼得也給他一個副手的不成?阿巴泰今年已經五十三歲,卻還只是一個貝勒,再不給他一個獨領一軍的機會,怕是一輩子也當不上郡王了。
加上阿巴泰為人小心謹慎,對黃太吉頗為忠心,第三次入塞徵明時,阿巴泰曾經擔任過嶽託的副手,表現還不錯,黃太吉用他為副帥,隱隱也有牽制多鐸之意。
多鐸為徵明大將軍,領大軍主力,阿巴泰為副帥,領偏師,和多鐸分進合擊。至於具體行軍和攻擊路線,就由多鐸和阿巴泰兩人去商議,黃太吉的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打勝仗,擄漢人,疲憊明國。
而對阿濟格和阿達禮,黃太吉也有安排,令兩人領一部分兵馬到寧遠邊上駐軍,牽制吳三桂,防止他入關馳援。和以往不同,阿濟格和阿達禮的任務是純牽制,不和明軍大規模的野戰,也不攻城,相信有這麼一支兵馬在寧遠邊上,吳三桂想支援關內也是不敢。同時,黃太吉又令祖大壽給吳三桂寫信,勸其“審時度勢,早日歸順。”
也就是說,此次入塞徵明,一共有四路人馬,多鐸主力,阿巴泰偏師,阿濟格牽制寧遠,哈刺慎和喀而喀騷擾宣大,四路兵馬齊出,大兵將近二十萬,對於勝利,黃太吉還是比較樂觀的。
討論完徵明大將軍的人選,接下來轉到另一個重要話題,那就是明國皇太子朱慈烺。
和剛才有所顧忌不同,對這一個話題,眾人完全放開,毫無忌憚的談論。
雖然明太子這半年很是出彩,但在建虜眾親貴的心中,並依然沒有把明太子當成一個強敵,只要大清正常發揮,明國太子新練的京營根本不會是對手,不要說京營整飭不過一年,就算是久經沙場的關寧鐵騎又如何,在滿清鐵騎面前,還不是甘拜下風?
從代善到多鐸都是這麼想的,連多謀冷靜的多爾袞也不覺得明太子能給大清帶來太多的麻煩。
只有政治方面受到漢臣很大影響的黃太吉有所擔憂,但他沒有其他選擇,為大清計,也為皇位計,他只能用多鐸,而從代善到阿濟格,對明太子的能力雖然有所認同,但並不認為有什麼大不了的,再厲害,還能厲害過身經百戰,剿滅流賊的洪承疇?如今洪承疇不也是歸順了大清,成為了大清一臣?
“明太子只所以能取得開封之勝,並不是明太子本人厲害,不過是他的身份厲害,逼得明軍各部不敢不聽從他的命令罷了。真要兩軍對陣,他豈是我大清鐵騎的對手?”豪格說的很豪氣,但隱隱卻另有所指,意思是:但使我成了大清的太子,三軍聽我號令,我比明太子的成就會更大。
多爾袞三兄弟都聽出來了,多爾袞不動聲色,多鐸和阿濟格嘴角都泛起嗤笑。
黃太吉當然也聽出來了,不過卻假裝不知,目光望向多鐸:“從開封和張家口之事看來,明太子殺伐果斷,不拘一格,有少年英才之氣。十五弟。你切不可小看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