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太子來說,或者說對皇帝來說,祖宗家法,遠比國家的律法更重要。就像是在崇禎帝的心目中,《皇明祖訓》的重要性超過《大明律》一樣。皇族子弟觸犯了大明律,或許還有轉圜的餘地,但如果是觸犯了《皇明祖訓》。那絕對是剝奪爵位,打入冷宮的下場。

太子說家法,意味著他已經做好了不惜被廢的準備。

太子說的很隱晦,但聯絡到太子的上語,蕭漢俊再無僥倖,他已經徹底明白太子的意思了。

在懷慶府避難的那個人,名下有兩百萬畝以上的土地,沒有子嗣,也沒有兄弟,如果他出了什麼意外,那些名下的土地自然就會被朝廷收回。朝廷沒有土地安置流民的困境,就迎刃自解。

但那個人的身份非同一般,雖不比太子,但卻也是尊貴無比,任何人想要打他的主意,都得做好被滿門抄斬的準備。

蕭漢俊眼角急跳,向太子拱手:“臣……明白了。”

這就是和聰明人打交道的好處,有些話不必說的太明,他就能明白你的意思。

“此事風險極大,弄不好就是棄市凌遲的結果,而我無法救你,你可想好了?”太子盯著他。

暗暗吸了一口氣,蕭漢俊拱手回答:“臣早已經想好了,臣自從投身殿下,就已經做好了為殿下赴湯蹈火的準備,為大明,為天下的安危,臣九死而不悔!”

太子點頭,清澈的眼神中流露出欣賞:“你打算怎麼做?”

“暴斃。”蕭漢俊回答。

“派誰去?”

“臣親自去。”

太子又點頭:“好,本宮等著你的好訊息。”

蕭漢俊深深一鞠,快步離開,走了。

太子叮囑之事,非同小可,他必須親自去處置。

望著蕭漢俊離開的背影,朱慈烺的表情很是凝重。在無法撼動整個“宗親”政策的大環境下,又要解決流民安置的棘手問題,優思彷徨之下,他想到了這條毒計。

但他一直不能下定決心。

畢竟那個人也算是他的親族。

直到剛才見到那些感恩李自成,為李自成而戰的流民,朱慈烺才算是下定了決心。

歷史上,他對現在在懷慶府避難的那個人沒有任何的好感,南明原本是有機會和建虜劃江而治的,但因為那個人毫無勵精圖治之心,只知道享樂,最終將大好局面斷送,本人也被送上了建虜的斷頭臺。

前世裡的債,就讓他今世還吧。

至於可能的風險,朱慈烺當然也預料到了,如果蕭漢俊出了意外,不能完成,那麼軍情司照磨這個位置他也就做到頭了。更壞處想,如果蕭漢俊心有不甘,想要供出他這個背後主謀,他也已經想好了處置的辦法。

……

懷慶府。

小福王朱由菘正在品嚐潞王叔為他送來的好茶,小小淺酌之後,他忍不住讚歎:“好茶,好茶啊~~”

作為萬曆皇帝的孫子,當今崇禎帝的堂兄弟,從一出生起,朱由菘過的就是錦衣玉食的生活,從來不知節儉是何意。照正常的人生軌跡,他舒舒服服的過個十年二十年之後,熬死老爹,就可以繼承福王的爵位,真正成為福王府的主人。從始至終,朱由菘都沒有想過自己這一生要有什麼奮鬥?或者要做出一點什麼成績,給後人留下什麼?又或者是心憂天下,給京師的崇禎帝分憂解難。

沒有,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