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隊調轉馬頭,拉著大炮,向中牟縣西南的武家莊而去。

“噠噠噠~~~”

看到藍旗的不止是李雙喜,還有李過。

闖營在前線掛起藍旗,五里之外的偵騎也掛起藍旗,經過兩次傳遞,傳到十二里之外的闖營老營中。

氈帽藍衣的李過站在營牆上,望著東南方向升起的藍旗,痛苦的拔刀磔(zhe)柱,印痕深寸許。然後他下達命令:“全軍準備,一炷香之後,不惜一切,填平壕溝~~”

……

武家莊。

上午巳時三刻(約10點半)。

梁以樟和袁時中站在兩丈高的炮臺上,遠望壕溝另一邊。

十萬百姓挖了兩天,連同小袁營原先就挖好的八里,一共挖掘了將近四十里的壕溝,並移除了挖出的泥土,將闖營徹底隔絕在中牟縣之東。臨近村莊的百姓全部遷移到中牟縣城,所有的農具包括能填溝挖壕的鐵器全部沒收到壕溝的這一邊來。

闖營要想填溝,只能用雙手摳土。

梁以樟幾乎是把辦法想絕了,為的就是要讓闖賊“望溝興嘆”。

但袁時心中還是有點發虛,他始終擔心李自成會狗急跳牆,不顧一切的攻取壕溝,他小袁營區區兩萬人馬肯定是擋不住的,弄不好就要玉石俱焚,直到馬進忠和楊軒帶著官軍援兵趕到,他的心情才算是安定了下來,也才算是有了堅守到底的信心。

壕溝將近四十里,因地理地勢分成了三段,最西南的武家莊,中間馬圈村,北邊的下馬莊。袁時中和梁以樟率一半主力守衛最南邊也是地勢最漫長的武家莊,劉玉尺和朱成炬帶軍駐守最北面的下馬莊。馬進忠和楊軒則駐軍中間的馬圈村雖然加起來只有五千人,但他們兩部的戰力卻強過小袁營的兩萬人,因此駐軍中部,不論闖營攻擊南面的武家莊還是北面的下馬莊,他們都可以馳援。

最重要的是,闖賊的老營就駐紮在馬圈村對面六里之處,隔著壕溝,和官軍遙遙相望,馬進忠和楊軒駐兵馬圈村,就是要就近防備。如果闖營不攻兩邊,直攻馬圈村,那就最好不過了。

當然了,兩部打的都是小袁營的旗號,以迷惑闖賊。

今早,聽到闖賊大軍出動的訊息後,袁時中眼中的喜色藏不住闖賊主力東出,孤注一擲的和太子決戰,意味著闖營不會攻取壕溝了,小袁營也就不必承受闖營精銳攻擊的壓力了。

梁以樟卻有點憂慮,雖然是窮途末路,但闖賊畢竟是經年的大寇,手下精銳眾多,太子兵馬並不佔優,勝敗仍是未知之數啊。

此時,兩人站在炮臺上,一邊檢視對面的動靜,一邊焦急的等待決戰的結果。今日兩軍決戰,最遲黃昏,最早中午就會有勝敗生死的訊息傳來。

“梁大人,快看那邊!”

袁時中臉色忽然大變,指著對面,聲音都變調了。

只見對面忽然煙塵大起,一支兵馬正沿著大道緩緩開來,旗幟招展,人頭攢動之間,目測最少也有兩萬人。再近一點更清楚的看到了闖字大旗。

是闖賊!

梁以樟心中咯噔一下,心說闖賊怎麼忽然改變主意,派兵攻打小袁營了?難道他不同太子殿下決戰了?又或者決戰已經有了結果?

“闖賊來了,吹號,快吹號~~”袁時中轉身大吼。

“嗚嗚~~”

小袁營的訊號兵連忙吹動號角,雖然已經歸順朝廷,但小袁營還是習慣使用流賊的號角,而不是官軍的戰鼓。

聽到號角聲,小袁營立刻就動了起來,原本坐下地上休息,在陰處乘涼計程車兵紛紛操起兵器,在壕溝邊列陣,弓箭手,長槍手,盾牌手,各就各位,雖然有點混亂,雖然軍士們臉上都有驚慌,但總算是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完成了戰前準備,而高臺之上的炮手急急忙忙地裝填火藥和彈子,一旦闖賊士兵到了壕溝前,他們就會開炮。

小袁營一共只有五六門火炮,除了一門老式佛郎機,其他全是虎蹲炮,射程短,威力小,而且還分置在三個地方,很難形成阻擋力,要想真正頂住闖營精銳的攻擊,還要倚仗壕溝的威力。

壕溝深一丈五,寬兩丈,溝底倒栽各種尖刺,人掉下去必死無疑。

此外,在壕溝的兩側都栽有拒馬和鹿角,層層疊疊,縱使流賊填平了壕溝,拔除拒馬和鹿角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是李過!”

袁時中看清了闖營所打的旗號,聲音透出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