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儘速拿下柳莊,將左營四千人馬調到前線來,官軍穩固防守的可能就會大大增加。

“臣以為,一個字,火!”

吳甡說出了自己的策略。

朱慈烺明白了。

火攻。

中原久旱,天乾物燥,柳莊之中又多是茅草屋,只要四面齊射火箭,柳莊立刻就會變成火海,不管莊子裡面有多少流賊,都會變成烤乳豬,如不想死,他們就只能突圍,但官軍在外面挖掘了壕溝,佈置了防守,他們衝出鎮子也是死路一條。

朱慈烺眼睛一亮,但隨即另一個問題卻又湧上他心頭,於是問道:“莊子裡有多少百姓?”

吳甡沒有回答,顯然,他對這個問題並不是太清楚,又或者他認為,莊子裡面有多少百姓並不重要,儘快殲滅柳莊的流賊,防止他們在背後搗亂,將所有兵馬調到前線,才是現在的當務之急。

明末有為的官員,基本都非常果決,原祥符知縣王燮就是典型代表,平常愛民如子,但遇上危急情況,卻也能棄之如敝屐,殺人如麻,毫不拖泥帶水。

朱慈烺是一個穿越者,前世讀史時,他對剿匪戰爭誤傷到普通百姓,原本是有一定寬容和理解的。但不知道為什麼,當他真正身處這個時代,切切實實的感受到身邊人物的喜怒哀樂,特別是在京師街頭,街頭巷尾的幾次閒逛,目睹升斗小民近乎殘酷的生存狀態之後,他想法隱隱有些改變。那些被戰爭裹挾,無辜死魚這場戰爭的百姓,不再只是史書上的枯燥數字,而是真真切切的存在於他的身邊。

所以在沒有搞清楚莊子裡面有百姓的情況下,他不敢輕易同意吳甡的建議。

“噠噠噠……”

馬蹄聲響,幾匹快騎疾馳而來,當先一名小將笠盔麟甲、英氣勃發,盔頂的紅纓在煙塵之中分外顯眼。正是太子的中軍官佟定方。

太子令中軍傳令,因為前行的命令特別重要,所以由佟定方親自去傳。期間正好遇上柳莊的流賊想要突圍,他帶領幾個中軍,縱馬馳騁,箭無虛發,射死十幾個流賊,幫助左部步兵成功的將流賊又堵回了莊子裡。

一切完畢,佟定方急急趕往前線,正遇上兩軍對峙,十幾萬大軍整隊,煙塵滾滾,大戰一觸即發之際,他全身血液沸騰,彷彿又回到了無邊無際、號角連綿的遼東。

“殿下。”

佟定方來到太子的面前,向太子報告:“各項軍令均已傳達完畢,各部正在執行,柳莊的流賊剛才想要突圍,但被我軍堵了回去,期間抓到一個舌頭,據他供稱,莊子裡有流賊一千七百餘人,由闖營中一名叫白旺的匪首率領。”

朱慈烺點頭,佟定方的訊息來的正合適,於是問:“莊子裡有多少百姓?”

“大約七八百人,中原久旱,又經過流賊的幾次掃蕩,大部分的村莊都沒有人了,但因為柳莊靠近賈魯河,有一些魚蝦可捕獲,所以莊子裡的百姓還是不少的。”佟定方回答。

“七八百人……”朱慈烺皺著眉頭。

到這時,吳甡也已經看出太子的顧慮所在了,在感嘆太子仁義的同時,心中升起自責。火燒柳莊之策雖然妙,但卻也有點毒,或者說是有傷天和,自己想辦法執行也就罷了,何必經過太子殿下同意?一旦經過了太子,事情的成敗必然就會歸到太子的頭上。當年諸葛亮平定南方,火燒藤甲兵,望著藤甲兵在火海中翻來滾去、生不如死之時,曾經感嘆自己殺伐太重,怕是會折損陽壽,後來在五丈原點七星燈續命,對姜維說過同樣的話。

太子是國之儲君,應以仁義為本,這種有傷“天和”的計策,不應該讓太子知道。

吳甡拿定主意,於是不再說話。

恰好這時對面流賊大軍之中響起了嗚嗚地號角聲,軍旗搖動,流賊好像要開始攻擊了。朱慈烺急忙舉起千里鏡檢視敵情。趁這機會,吳甡同自己的心腹幕僚李賢文小聲說了兩句。李賢文聽得明白,快馬去見左翼的左良玉。

左軍大旗之下,左良玉正在調配人馬。作為戎馬一生的宿將,他清楚知道,此戰不止是關乎開封,更是關乎他左營的生死存亡,一點都馬虎不得,而事到臨頭,他也已經沒有了退路,除了血戰求生,他再沒有第二條道路。

見到左良玉,李賢文不繞彎子,直接問左良玉面對流賊大軍,可有破敵的辦法?

李賢文是吳甡的心腹,而吳牲又是太子的心腹,所以左良玉對李賢文的態度頗為尊敬,一點都沒有平賊將軍的架子,點頭回答道:“流賊勢大,本將暫無良策,唯有死戰而已!”

李賢文點頭:“崑山將軍忠勇為國,卑職欽佩。其實流賊也並非勢大,主要是因為我軍兵力太少,崑山將軍帶一萬精騎、一萬步兵為前鋒,騎兵都在此間,但步兵卻有四千人正在圍困柳莊,如果能儘快殲滅莊中的流賊,將四千兵馬調回來,必然大大增加我軍實力。”

“柳莊雖不大,但流賊構築的工事卻甚是牢固,一時怕是南下。如果撤圍,莊子裡面的流賊在兩軍惡戰之時於我後方攻擊,我軍必亂。”左良玉道。

“卑職倒是有一計……”李賢文小聲言語。

不等聽完,左良玉就明白了,同時也明白這絕不是李賢文個人、而是少司馬吳甡的意思,於是點頭:“本將明白了,請轉告少司馬,本將這就給徐元仁下令,令他火攻柳莊!”

徐元仁,左營前軍參將,此時正統領左營步兵,圍攻柳莊。

對太子來說,火燒柳莊,傷及到莊子裡面的百姓,是一件可能會影響到聲譽的麻煩事,但對左良玉來說,這根本不值一提,不要說是為了殲滅莊子裡面的流賊,就是為了搶糧搶錢,他左營士兵將經過的村子洗劫一空,也是常有的事。

李賢文微微一笑,撥馬離去。

待李賢文遠去,惠登相一臉疑惑的說道:“怪哉。有此妙計,為何不直接傳軍令,卻要令幕僚悄悄來說?”

左良玉臉色沉沉,瞟了一眼那一面“代天巡狩”的大纛,冷冷道:“吳甡想要火燒,但又怕擔當禍及村中百姓的惡名,所以想讓我來背這個黑鍋。”

惠登相明白了。

旁邊的左夢庚一臉怒色:“這些文人太狡猾了,這個黑鍋憑什麼我左營來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