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定神拭淚,抱拳再向太子深躬:“陛下天恩,殿下的厚愛,臣銘感五內,永記於心,非粉身碎骨不足以報答!”

朱慈烺溫言安慰。

左良玉對開封之戰極其重要,現階段,他必須用盡一切辦法和手段將其拉攏住。

這時,有一行人從營門裡急匆匆地走了出來,都是官袍的文臣,為首一人穿著青色袍服,卻是兵部職方司郎中馬紹愉。此次出京,太子帶來了左良玉等軍積欠的半年軍餉,馬紹愉作為兵部的發餉負責人,也隨大軍一起前來。

見馬紹愉出現,朱慈烺知道,給左良玉的餉銀應該是拉到了,而和左良玉“交心”的談話也進行得差不多了,於是就向馬紹愉招手。

馬紹愉上前參見。

七十萬兩軍餉,只左良玉部就有將近五十萬兩。此時五十萬兩銀子已經拉到了左營中心的大校場上,只等太子殿下和左良玉到場,就可以發餉了。在馬紹愉報告的過程中,朱慈烺清楚的看見,旁邊的左營將士都面露喜色。

朱慈烺點頭:“好,那就開始吧。”

邁步返回左營。

發餉這樣的事情,本不用他親臨,照規制,由兵部官員監理就可以,但朱慈烺卻不願意放棄這個籠絡軍心的機會,他要讓所有將士都知道,餉銀是朝廷,而不是左良玉發下來的。雖然這個事實大家都知道,但餉銀從左良玉手裡領,底下計程車兵潛意識就有一種我是左良玉的兵、需聽左帥命令的錯誤覺悟。

“發餉了~~~”

歡呼之聲從左良玉大營一直蔓延到虎大威的大營,所有將士都是興奮。

不是一個個發餉,而是兵部官員念號,千總把總整體領取。

每個千總領完餉銀都會向北喊一聲:“謝陛下隆恩。”

和京營吃空餉不同,左良玉營中的兵馬超過了朝廷准予的員額,兩萬五千人的軍餉,卻養了將近十萬兵馬,左良玉軍紀不章也就不奇怪了。但十萬人馬,精銳不過一萬人,其他的九萬人完全就是左良玉拉來造聲勢的,照朱慈烺的標準,大部分都應該裁撤,左良玉保留三萬人馬正合適,不過現在是戰時,還要藉助左良玉的力量,私自擴軍的問題朱慈烺只當沒看見。

“崑山將軍以為,開封之戰我軍應該如何謀劃?”離開左營前,朱慈烺問。

左良玉抱拳:“但聽殿下命令!”

朱慈烺笑:“說了,本宮不是固執的文官,我希望能聽到將軍的真知灼見。”

左良玉猶豫了一下:“臣以為,雖然我軍收復了陳州和歸德,但流賊有五十萬,氣勢正盛,短時間之內還是不宜正面迎其鋒芒,因此向開封進軍不宜著急,應徐徐緩進。有我大軍在後,流賊必也不敢全力攻城。”

朱慈烺微微點頭,左良玉對軍情看的還是很準的,於是再問:“如果進軍,將軍以為,我軍應該如何展開?”

“搶奪朱仙鎮,和開封守軍形成犄角之勢,夾擊城下的流賊。”沒有猶豫,左良玉直接回答,顯然他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

朱慈烺微笑點頭,上馬離開。

左良玉躬身送別,直到太子走遠了,他方才直起身來,望著太子遠去的身影,表情複雜而怪異。

比之剛才的激動,左良玉現在已經冷靜了許多。

回到帳中,還沒有來得及脫下甲冑,就見一年輕將領興沖沖地跑了進來:“父親,兵部多給了咱兩萬餉銀,聽馬紹愉說,是太子殿下從他軍營軍餉中挪出來的。”

原來他的獨子左夢庚。

左良玉示意其他人都出去,然後將頭盔掛了,面色冷冷地掃了兒子一眼:“你以為這是好事?”

左夢庚愣住了,一時不敢說了。

左良玉暗暗搖頭,他這個兒子,要膽沒膽,要謀沒謀,說是草包也不為過,若不是隻此一子,他斷不會讓左夢庚從軍。

“愚兒啊,那是給咱左營的買命銀啊。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這次在開封,咱們不拼命也不行了。”左良玉輕聲嘆。畢竟是自己兒子,雖然不成器,但還是要教導解釋。

“為何?”左夢庚倒也不傻:“因為他是太子嗎?”

左良玉點頭:“只是其一,以往咱們出戰不出力,可以用糧餉做藉口,督撫也拿咱們沒辦法,但今日糧餉充足,太子又親自領軍,還多給了兩萬,咱們還有什麼藉口呢?今天這麼一轉悠,咱營中的虛實都被他瞧了一個七七八八,剛才對為父一番話,更是恩威並濟、軟硬兼施,我左營如果還想立足,為父我還想要保留忠義的名聲,開封之戰就非是拼命不可!”

左夢庚明白了,抱拳:“父親勿憂,我左營十萬人,擊破流賊不是問題。”

左良玉搖頭:“李自成可不是張獻忠,他手下的也不是十一年以前的烏合之眾了,郾城你也看到了,如果不是汪喬年從陝西殺出,替咱們吸引了火力,我左營能否從郾城全身而退,還是一個未知呢。”

“父親的意思是……”左夢庚又有點不解了。

“仗要打,命要拼,但心眼也要留。”左良玉道:“勝了咱們要搶功,敗了咱們也要第一個撤退,絕不能有任何猶豫!哪怕他是太子,也不能拉著咱左營十萬大軍一起陪葬!”

————感謝“無憂無慮k書”的打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