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只帶了田守信和佟定方兩個人,吳甡並不在身邊,看起來的確像是隨意而來。

左良玉卻不敢這麼想,他恭恭敬敬地回道:“臣治軍無方,軍營混亂,請殿下責罰。”

“崑山將軍哪裡話?我瞧左營很是有方,尤其營寨扎得甚是高明,縱使流賊大軍來襲,也難以攻破左營大寨!”朱慈烺笑。

見太子如此說,左良玉微微心安,他營中良莠不齊,精銳是有的,但亂兵弱兵卻更多,太子從營門一路而來,想必看到了不少,不過太子並沒有生氣的樣子,果然是天家尊貴血脈,有容人之量。

“崑山將軍陪我走走吧。”

朱慈烺微微笑,不管左良玉同意不同意,邁步向前走。

左良玉落後一個身子跟隨。

田守信和佟定方在他們之後。

左營中的總兵副將們在後面呼啦啦跟隨。和左良玉一樣,眾將心裡都有點忐忑,人人都知道太子殿下不會無緣無故的跑到軍中來,但對太子殿下的心思,卻沒有一個人能猜出來。

其時天還沒有完全亮,營中插著的火把都還沒有熄滅。燃燒間,發出噼裡啪啦的響聲。除此之外,太子經過的每個地方都是靜寂,士兵都肅立在營帳兩邊,恭迎太子的檢閱。

圍繞在左良玉中軍帳周邊的都是他營中的精銳,也是他的親信部隊,裝備好,糧餉足,雖然太子出現的忽然,不過在小小騷動之後,依然能整齊的列隊。一眼望過去,大部分都是精壯的漢子,只有少數的老弱,想必是火兵或者輔兵一類的角色。

朱慈烺心中有數,對目光所及的每個士兵都微笑點頭。

當他走過去之後,士兵們都微微騷動。

誰能想到,皇太子居然會向他們微笑?

一邊走,朱慈烺一邊向左良玉請教行軍作戰的一些問題。

左良玉受寵若驚,傾其所知,解答太子的問題。

不愧是帶兵十幾年的老帥,有相當的軍略,朱慈烺聽了受益頗多。

不知不覺,天色已經大亮,朱慈烺穿營而過,從左良玉的中軍帳,一直走到了左營的右營門口,中軍帳周圍的精銳還好,但外圍的營帳卻亂象頻出,有士兵衣甲不整,佇列亂哄哄,甚至有一處營帳中還傳出了女人的聲音。朱慈烺皺眉站住了腳步,左良玉窘得臉紅脖子粗,命副將金聲恆帶人搜查,果然從那帳中搜出了一個女人。左良玉大怒,將那名藏匿女人的把總當場斬首、朱慈烺不干涉,只淡淡看著經過這番巡視,他對左營強弱兵的比例,有了更清楚的瞭解。

左良玉跪拜請罪,朱慈烺簡單說了兩句場面話,並沒有責罰。

左良玉心中的不安更多。

出了營門,站在原野之中,朱慈烺眺望遠方,忽然問:“崑山將軍,你以為,流賊為何屢剿不絕,甚至越來越盛?”

左良玉眼角微微一跳,心知太子的問題有深意,抱拳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天災不斷,饑荒連連,建虜又屢屢入塞,和流賊遙相呼應。不然流賊早滅了。”

朱慈烺轉過身來,清澈的眼神凝望著左良玉:“崑山將軍,本宮雖然是太子,但並非一個不知道人間疾苦、政情軍事的少年,將軍有什麼話直說無妨,切不可在我面前隱藏。”

左良玉惶恐抱拳:“臣不敢。”

朱慈烺道:“將軍在崇禎元年就已經是遼東邊軍的都司,以兵亂罷,後起復,隨曹文詔將軍剿滅河南的流賊,但現在已經十年了。這十年中,將軍征戰不斷,戰功赫赫。十一年,朝廷招安張獻忠等人之時,將軍竭力反對,認定流賊是假降,然卻沒有被朝廷採納,以至於張獻忠之流借招安之機得到喘息,隨即禍害更甚,如果當初朝廷能聽從將軍的建議,堅決剿滅張獻忠,或許就不會有現在的困境了。”

聽到此,左良玉連忙跪倒,激動道:“殿下謬讚,臣愧不敢當。”

“將軍的見識,本宮是欽佩的,這些年來,將軍的苦衷本宮也是有所瞭解的,監軍和內監掣肘不斷,令將軍有志難伸,不得不採取一些權宜的手段,為儲存實力,一些以肉飼虎的戰役,將軍不惜違背上峰督撫的命令,寧可被朝廷責罰,也不願意出兵。具備影響戰局的能力,卻根本不顧及戰局的發展……”朱慈烺道。

左良玉原本靜聽,聽到這裡,臉色驟然大變,急忙叩首:“殿下明鑑,臣絕沒有儲存實力的私心,幾次戰役,實在是力不能逮啊……”

不理會他的辯解,朱慈烺深深望著左良玉,表情凝重,聲音清楚而威嚴:“對將軍的選擇,本宮有相當的理解,但這並不表示本宮認同將軍的做法!本宮不是固執的文官,更非不懂軍事的內監,此次代天出征,只要將軍所謀合理,本宮絕不會掣肘,更不會讓將軍以肉飼虎。只要將軍在開封奮發,立下大功,本宮在此發誓,將軍過往的一些事情,朝廷絕不會再追究!鳥盡弓藏,卸磨殺驢之事,本朝絕不會再有。”

初期的左良玉是一個忠君的良將,後來卻漸漸跋扈自雄。也就是說,左良玉本質還是一個忠臣,只不過被環境改變,漸漸變成了私心頗重的藩鎮。古往今來,很多梟雄都是如此,最有名的大梟雄曹操在十常侍之亂和討伐董卓之時,所抱持都是扶持漢室的忠心,不然也不會在諸侯按兵不動的情況下,獨自率兵去追擊西涼軍,以至於全軍覆沒,本人都差點身死陣中。更不用說,曹操還曾經隻身刺殺過十常侍之一的張讓,被護衛發現,曹操手武長戟而退,竟無人能靠近他。在三國演義中,此事被改成了刺殺董卓。不論刺殺董卓還是張讓,都需要相當的膽氣和忠心,此時的曹操,絕對是漢室的忠臣。

左良玉比曹操差得遠,本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野心。即使在是弘光元年,帶著五十萬大軍“清君側”之時,也能被袁繼鹹一番大義說的滿臉羞愧,進退失據,由此可知,左良玉心中還是有忠義的。

史載,崇禎十七年,聽聞京師陷落之後,左良玉吐血大哭,想來也不是虛言。

也因為如此,朱慈烺今天才決定開誠佈公的和左良玉談一次,禍國的梟雄和衛國的能臣,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左良玉手下十萬大軍,如果能收服他的心,令他真心實意的為國征戰,不但能解了開封的危局,大明內外的形勢,必然也能緩解很多。

————感謝“空靈橋”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