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戰幕開啟(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有人都知道,今日聚將,怕是要兵發開封了。
朱慈烺向吳甡點頭。
吳甡站起,先簡單介紹了流賊精銳急攻開封的緊急軍情,然後不詢問督撫、更不詢問領兵將領的意見,而是直接宣佈即刻拔營,向開封進軍
這就是太子和督撫的區別。
如果是督撫,必然要先詢問眾將,尤其是平賊將軍左良玉的意見,若是左良玉不同意,進軍必然不可能,但太子卻不用。
二十萬大軍分三路進發,右路由丁啟睿統領,率其標營加上方國安、楊德政部,一共兩萬人馬,不打自己,而打“左良玉”的旗號,假作是左營,向杞縣進發。杞縣距離開封一百里,是開封東面的門戶,李自成第二次攻開啟封之時,左良玉的援兵就是從杞縣進軍的,左軍一到杞縣,李自成就率兵撤退了。
丁啟睿的任務是佔領杞縣,然後以杞縣為核心,向兩邊伸展,挖掘一條寬三丈,深一丈的大壕溝,截斷闖營從東面逃竄的可能路線。挖掘的路程當然是越長越好,太子給他們定下的最低標準是四十里,涵蓋了從開封逃往杞縣的大部分路線。
杞縣只有少量的流賊,人數不過千人,丁啟睿帶領的兩萬雖然都是弱兵,楊德政麾下的五千兵馬甚至有一半是不經一戰的衛所兵,不過以丁啟睿的統帥之能,加上兩萬人的兵馬,收復杞縣應該是不成問題的。收復杞縣,挖掘壕溝之後,丁啟睿的任務就是固守待命,接下來的開封和朱仙鎮之戰,也許不需要他的參與,他只要能守住杞縣,挖好壕溝,就算是大功一件。
宣派完丁啟睿的任務,吳甡將一份早就寫好的任務要點親手交給丁啟睿,並且叮囑“小心保管,若有變,一定要焚燬。”
“是”丁啟睿躬身接令,心中長長地鬆了一口氣,雖然方國安楊德政都是弱兵,但杞縣根本不會成為主戰場,只要收復了杞縣,他丁啟睿的功勞就是板上釘釘了,哪怕開封之戰潰敗了,朝廷也問責不到他的頭上。
中路是楊文嶽率領的虎大威、姜名武等保定兵,保定兵有一萬六千人,加上左良玉分出的五萬弱兵,一共七萬人的大軍,打太子“代天巡狩”的旗號,目標直指朱仙鎮。
朱仙鎮位於河南省開封西南40裡處,自唐宋以來,一直是水陸交通要道和商埠之地,是開封唯一的水陸轉運碼頭,也是古代四大名鎮之一。官軍如果佔據朱仙鎮,不但可以透過水路運糧,還可以和開封守軍形成犄角之勢,相互支援。如果一同出擊,則也能對圍城的流賊形成夾攻之勢,且朱仙鎮附近地域寬闊,利於大軍展開,是一塊天設地造的好戰場,不論流賊還是官軍,都將朱仙鎮視為戰略要地,因此朱仙鎮是非奪不可。
作為穿越者,朱慈烺知道朱仙鎮對官軍“不祥”,本能的想要規避。但參謀司三大參謀,吳甡侯恂、丁啟睿楊文嶽、左良玉等人都以為,要救開封,非先佔朱仙鎮不可。也怪不得真實歷史上,朝廷援兵會直撲朱仙鎮,並且在朱仙鎮附近和流賊對峙,乃是因為朱仙鎮處在水路要衝的關鍵位置,不奪不行。
所以最後朱慈烺改變了主意,決定拿下朱仙鎮。
只有拿下朱仙鎮,官軍才能取得開封之戰的絕對主動權。
但和歷史上不一樣的是,朱慈烺並沒有把絕對的主力放在朱仙鎮,而是放在了朱仙鎮的西面,也就是歷史上,流賊大營的所在地。
流賊大營在朱仙鎮西,官軍大營在朱仙鎮東,但因為兩軍的飲用水源,賈魯河,即傳說中楚漢相爭中的“鴻溝”,是從西往東流,最後在朱仙鎮裡轉了一圈,又往南流去。也就是說,流賊在上游,官軍在下游。真實歷史上,雙方相互對峙之時,上游的流賊堆起大堤,截斷了賈魯河,導致下游的官軍飲水困難,不說普通的軍士,就是將官們也喝不上清水。左良玉認為無水不可戰,想要撤退,丁啟睿卻認為應該逆勢攻擊,雙方談不攏,左良玉也不多說,當天夜裡卻悄悄撤退,天明時,丁啟睿楊文嶽虎大威才發現左營已經撤走,大驚之下連忙也要撤退,但卻已經晚了。流賊圍住他們一頓亂奏,丁啟睿等人全軍覆沒,僅以身免,連崇禎帝賜予的尚方寶劍都扔到路上。
此番李自成圍攻開封,仍然像歷史上那樣,抱持著“斷絕官軍水源”,然後趁官軍大亂,一舉破之的信念。
也因為如此,李自成才會在開封城下頓兵不去,即使在攻城戰中損失慘重,也沒有動搖過擊敗官軍的信念,究其原因,不止是因為他自認有了擊敗官軍的實力,更因為他心中有擊敗官軍的妙計。
而對於如何挫敗李自成的毒計,參謀司經過反覆討論,最後制定出了一套戰數方案,那就是疑兵出擊,先派丁啟睿打著“左良玉”的旗號攻擊杞縣,令李自成驚疑,以為官軍的主力會從杞縣來,同時的,楊文嶽虎大威打著“帶天出征”的旗號,帶領七萬大軍猛攻朱仙鎮,在李自成的注意力被這兩面吸引之時,官軍真正的主力,由太子親率京營的兩萬人和左良玉軍中選出的五萬精銳,一共七萬人,突然出現在朱仙鎮的西面,搶先於闖營之前,在西面紮下營寨,建立堡壘,令流賊想要截斷官軍水源的計劃,不攻自破。
有人說了,上游的上游還有上游啊,流賊不是還可以截斷嗎
但截斷賈魯河可是一個大工程,歷史上,流賊截斷賈魯河,官軍只所以無可奈何,乃是因為流賊修建的大堤,處在流賊大營的包裹和保護之中,除非是擊破流賊大營,否則不可能疏通河水。
同理,李自成如果還想要執行“斷水”的策略,就必須在朱仙鎮更西面的地方建立大營,但那裡距離開封太遙遠了,如果李自成真這麼做了,那開封之圍自解,城裡城外官軍匯合,軍心士氣都會大振,官軍也沒有必要在朱仙鎮西面設營了,大可以移到朱仙鎮,甚至是開封城中,使用井水,李自成的戰術等於是徹底失敗。
因此,只要官軍先於闖營之前在朱仙鎮的西面設立大營,佔據賈魯河的上游,李自成就無可奈何,朱仙鎮之戰就勝利了一半。
但事情最大的難點就是,朱仙鎮距離開封只有四十五里,闖營一個急行軍,半天時間就可以到,騎兵甚至只需要兩個多小時。而歸德距離朱仙鎮卻有將近三百里,官軍如何才能在悄無聲息,不被闖營察覺的情況下,進到朱仙鎮西面呢除了丁啟睿和虎大威的兩處疑兵,官軍能否成功的關鍵就是進軍的速度。
為了保證進軍速度,更為了保證行軍的隱蔽性,吳甡對各營的開拔時間和安營紮寨的時間進行了嚴格的規範。太子親率的七萬主力,軍議結束後就造飯休息,今夜子時啟營行軍,天亮後紮營休息,晝出夜伏,因為歸德百里之內的流賊細作和探哨都已經被肅清,不擔心被流賊察覺到動向,因此這前面一百里是比較舒坦的,關鍵是後程兩百里的考驗。
而作為掩護的丁啟睿和楊文嶽則是立刻啟程,白天行軍,晚上宿營、大張旗鼓的向杞縣和朱仙鎮進軍,以吸引李自成的注意。
計劃能否成功,一在隱蔽,二在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