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萬大軍,一千石糧食不過杯水車薪,毫無用處。”楊文嶽冷冷。

“那就兩千石,再多了本王實在是拿不出了。”崇王一副算你狠的表情。

楊文嶽冷冷:“王爺,實話和你說了吧,崇王府要想安然,最少也需要兩萬石!”

“什麼?”崇王跳了起來,怒指楊文嶽:“楊文嶽,你不要得寸進尺,本王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信不信本王參你一本,革了你的總督?”

楊文嶽輕輕搖頭:“王爺何故如此蠢哉?難道你就沒有想過,那幾份奏疏,本督是從而來的嗎?”

崇王楞了一下,是啊,怎麼把這個關鍵問題忘記了?楊文嶽雖然是總督,但並不在中樞內閣,根本接觸不到那些奏摺。難道是內閣,或者是內廷?崇王臉色發白,但細想又覺得不會,內閣和內廷如果有所不滿,他應該能聽到風聲的。

但除了內閣內廷,還能有誰?

崇王不是愚笨之人,他立刻就想到了最有可能的那個人選。

“你是說……東宮……”崇王聲音顫抖了,東宮本人雖然沒有到汝寧,但東宮典璽今日進城,兩個時辰不到,楊文嶽就一反常態的來逼迫,答案已經呼之欲出,這應該也是楊文嶽如此強硬的原因,東宮不是普通的督撫言官,而是未來的皇帝,既然東宮有意,如果他崇王府繼續頑抗,楊文嶽上書彈劾,東宮再煽風點火,他崇王府怕真的難以保全。

雖然身在汝寧,但崇王對朝廷的動靜還是很清楚的,知道當今這位皇太子有相當大的能量。

退一步講,就算崇禎帝愛惜親貴,不責罰崇王府,但等到皇太子繼位,還能有他崇王府的好嗎?

崇王像是洩了氣的皮球,癱坐在椅子裡,有氣無力的道:“兩萬石實在沒有,本王的府庫之中,最多最多隻有六千石……”見楊文嶽搖頭,只好又補充一句:“本王願再出三百兩黃金,三千兩白銀,以為大軍購買軍糧。”

……

聽到崇王忽然願意拿出黃金白銀和庫糧助軍的訊息,汝寧文武都是吃驚:崇王一向小氣,今日怎麼改了脾氣?

田守信和佟定方都是笑,楊文嶽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得了崇王府的錢糧,楊文嶽說話算話,不但不再彈劾崇王府,反而還上疏朝廷,為崇王府請功。其間毫不吝嗇讚美之言。朝廷得了奏疏,當然也是高興,崇禎帝更是對崇王讚不絕口如果天下的藩王都能像崇王這麼識大體,明事理,心繫國家,慷慨解囊,朝廷的糧餉困境必然能緩解不少。

崇禎十五年六月十二日辰。

朝廷十七萬大軍從汝寧出發,向陳州進軍。

軍旗蔽日,漫山遍野,如滾滾洪流,向陳州而去。

陳州。

聽到官軍大舉來攻的訊息,袁時中頗為緊張,雖然自從太子代天出征的訊息得到確認之後,他就已經完全相信了梁以樟太子特使的身份,其後梁以樟陸續傳來的訊息也都很正確,袁時中甚至還收到了太子殿下的第二封親筆書信。

受寵若驚,感恩戴德之下,袁時中投靠朝廷的心越來也堅定,再沒有什麼動搖,不過畢竟身在闖營,一舉一動都有可能被李自成知曉,因此他行事頗為小心。

“丁督師楊總督的大兵馬上就要到了,梁大人,我該怎麼辦啊?”袁時中急問,既然投靠朝廷,當然就不能再和官軍交手了,何況官軍十七八萬人,他只有區區三萬,根本不是對手。

梁以樟淡淡笑:“大掌盤不用著急。一切按計劃行事就可以了,一邊向闖賊求援,一邊準備撤退,我料闖賊必然會准許大掌盤撤退!”

“何以見得?陳州是南北要地,如果闖賊要我在這裡死戰怎麼辦?”袁時中眼睛裡有惶恐。

“闖賊令小袁營駐防陳州,一來是試探小袁營對他的忠心,二來也有令小袁營充當炮灰之意,不過魚臺縣之戰,郝搖旗的八千兵馬全軍覆沒,闖賊必然大為驚異,面對朝廷二十萬大軍,闖賊必然會想法設法的回籠大軍,收縮防守開封外圍,這種情況下,咱小袁營的三萬人馬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以闖賊的狡詐,絕不會讓咱們白白犧牲在陳州,他一定會物盡其用,讓咱們在開封給他當炮灰。因此就算沒有闖賊的命令,大掌盤現在就拔營撤退,闖賊也不會責罰大掌盤。”梁以樟分析道。

聽梁以樟說完,袁時中微微點頭:“既然如此,那我們為什麼不現在就撤退?”

“不行。”梁以樟壓低聲音,向前傾著身子:“因為我還需要一到兩天的時間,找出闖賊安插在你營中的奸細。”

關於營中的奸細,從第一次見面時,梁以樟就已經提醒,這段時間,小袁營外鬆內緊,由二當家劉玉尺具體負責,以清查官軍奸細為名,在營中進行了一次拉網式的排查,所有有可能和闖營勾結的人,都被悄無聲息的排除到了決策圈之外。

即便如此,梁以樟依然不放心,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找出闖營安插在小袁營的奸細。

“大掌盤,不要怪我太小心,因為我們面對的對手實在不一般。據梁某所知,闖營負責情報的是李巖李公子,其人心細狡詐,能力出眾,闖賊又對小袁營一直都不太放心,所以李巖在咱小袁營一定是下了不小的功夫,不把他安插在營中的奸細找出來,咱們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就有洩露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