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如虎去年在南陽被李自成團團包圍,城破後猛如虎和流賊展開巷戰,他大喊著往返衝擊,鮮血染紅了戰袍和衣袖。經過唐王府門口時,他朝北叩頭在地,感謝皇上對他的大恩,自稱沒力氣打下去了,話未說完,就被流賊亂槍戳死。

猛如虎死後,朝廷在中原戰場敢於衝殺的猛將就只剩下一個虎大威了。

明史記載,虎大威其所率軍兵雖僅有數千人但卻常常被指揮圍剿流賊的總督楊嗣昌、楊文嶽等視為主力。虎大威橫縱一千里,大小百餘戰,最後戰死在汝寧,論者賢之。

穿越而來,朱慈烺對每一個忠於王事的忠臣烈子,都想法設法的在照顧,在重用,虎大威這樣的猛將當然不能放過,只不過現今他給不了虎大威什麼,只能將盔甲廠的好甲冑送一批給虎大威,希望虎大威麾下的勇士們能少受傷,少戰死。

虎大威說的熱烈,方國安,楊德政,包括通州副將姜名武等人都是連連點頭。

殲敵八千人,對左良玉虎大威這樣的剿賊悍將來說,並不算什麼值得稱讚的大功勞,但對國本卻意義非凡,對提升京營乃至整個官軍計程車氣,都有不小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太子證明,他帶領的並不是一支孱弱之師。

在場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朝廷不用丁啟睿,而用太子“代天出征”,最大的用意就是要節制不聽指揮的各路總兵,虎大威方國安等人都自認遵守命令,無論丁啟睿還是太子,對他們來說,都沒有太大的區別。

區別在於左良玉。

太子親征之下,一向桀驁的左良玉想必會收斂不少,他們這些小軍鎮面對的壓力,也會隨之減輕不少,所以和左良玉的忐忑不同,虎大威等人對太子親征是極其支援的。

武將如此,丁啟睿和楊文嶽更是如此了。

兩人最頭疼的兩件事,一是剿匪,二就是如何節制左良玉?尤其是丁啟睿,雖然他在甘肅巡撫的任上果決的處置了亂兵叛亂,穩定了甘肅鎮的局面,但他的才具也就是一省的巡撫,面對中原剿匪這麼大的盤子,他始終缺乏掌控力和決斷力,剛開始還有些膽氣,兩年剿匪下來,他膽氣已經被磨礪的精光。三月份,汪喬年馳援左良玉之戰,原本應該是他的任務,但他卻百般推脫,縮在固城不敢動,汪喬年倒是實在,千里迢迢地從陝西殺了出來,結果陷入李自成的重圍,為國盡忠。

經此一次,丁啟睿更加小心了,只恐自己步了汪喬年的後塵,面對開封之戰,他的恐懼超過任何人,他清楚的知道,只要一個不慎,不是戰死沙場,就是被朝廷論罪處死。

但身為督師,卻避無可避。

正惶恐之時,一個天大的好訊息從天而降。

太子代天出征。

如此一來,節制左良玉,令左良玉聽從命令,奮勇殺賊的人就不再是他,而是太子了。他只用配合太子,出言獻策,做好幕僚的工作就好了,即便敗了,朝廷追究責任,第一責任人也會是隨同太子出征的兵部侍郎吳甡,而不是他,你說他如何能不喜?

日上中午之時,東宮典璽的車駕終於是出現了。一百名三千營騎兵開路,另一百名武襄左衛護衛,田守信佟定方一行人沿著官道浩浩蕩蕩而來。遠遠望見汝寧文武都已經在城門口恭候,田守信不敢託大,急急下馬,步行向城門口走去。

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丁啟睿楊文嶽等人見到田守信卻都是一臉親熱,宛如是故人一般。虎大威等武將也都是恭敬,唯有左良玉有點冷,端著“平賊將軍”的架子。田守信記著太子的叮囑,當左良玉見禮時,他急忙還禮:“左帥客氣,左帥威名,咱家早有耳聞,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見東宮典璽這麼客氣,左良玉也不能再端著架子,臉上露出微笑:“公公謬讚,末將實不敢當。”

見禮完畢,一行人簇擁著田守信進城。

田守信身邊的那個英武小將頗引人注目,在場的文官武將都猜測,他可能就是在魚臺縣之戰中大顯神威的京營中軍官佟定方,不過卻也沒有人敢問。除了佟定方,護衛的武襄左衛和三千營也引起了眾武將的注意,武襄左衛是皇帝親衛,很少出京,三千營雖然有過出京平亂的先例,但受創嚴重,這些年縮在京師,已經是悄無聲息,早沒有當年的威風。此次解圍開封,兩支精騎隨太子一起出京,這兩百騎兵盔明甲亮,士卒皆健壯有力,目光炯炯,一看就知道是勁兵,由此可知,太子撫軍之下的京營,也必然是有相當戰力的。

想明白這一點,眾武將都是心安。

有京營相助,太子又“代天出征”,這一次解圍開封,應該會順利吧?

汝寧,河南八府之一(府治在現在的汝南縣),古稱蔡州,歷史上,這裡曾經發生過一次雖不盛大,但卻影響深遠的戰役。天興二年(1233年),金朝最後一位皇帝金哀宗死守蔡州,面對蒙宋聯軍,進行了最後的抵抗,城破前夕,金哀宗自縊於幽蘭軒。

金哀宗曾對侍臣說:“我為金紫光祿大夫十年,當太子十年,當皇帝十年,自知沒有什麼大的過惡,死無恨矣。所恨祖宗傳祚百餘年,至我而絕,與自古荒淫暴君同為亡國之主,只是這一點讓我耿耿於懷……自古以來,沒有不亡的國家,亡國之君往往為人辱囚,或被綁縛獻俘,或跪於殿庭受辱,或關閉於空房。朕絕對不會到這個地步!眾愛卿你們看著,朕志決矣!”

金雖亡,但金哀宗表現出的“君主死社稷”的氣節卻受到歷代的崇敬。

四百年之後,大明崇禎皇帝亦是如此,但比金哀宗更決絕的是,在自縊之前,崇禎帝揮劍砍殺自己的妻女,淚灑坤寧宮,死後亦無人收屍,被曝曬十日之久。

汝寧是金朝皇帝的墳墓,如果太子不能在開封取得勝利,汝寧也必然會成為大明皇帝的一張催命符。

————感謝“轉只彎、為了明天努力、金瀚仙宮道主”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