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帶天出征(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此殿下就更不能涉險了!”
這一次說話的不是林欲輯,而是蔣德璟。蔣德璟皺著眉頭,一臉憂色,他沒有詳細說,他要說的話,已經全部在表情裡了左良玉他們能坑了汪喬年,未必就不能坑太子您!
崇禎帝臉色一變,以他的聰明,當然明白蔣德璟話中未盡的意思。
朱慈烺淡淡一笑,目視崇禎帝“父皇,總兵們雖然逃跑,但並非是沒有是非和忠義,只不過是趨利避害的本能,只要讓他們看到勝利的希望,再讓他們明白,逃跑付出的代價比死戰更慘重,他們就絕不會再逃跑了,兒臣不才,定使他們明白這一點。左良玉麾下有十萬,丁啟睿一萬五,楊文嶽一萬,兒臣再從京營請調精武營、左柳營、三千營和神機營,一共兩萬兩千人,各方人馬相加,一共十八萬,以十八破五十,兒臣有無比的信心。求父皇令兒臣帶兵平賊,為君父分憂,為社稷效命!”
說罷,叩首在地。
殿堂雅雀無聲。
崇禎帝久久不語,兒子英武如此,他心中很是欣慰的,著太子領軍,約束桀驁的總兵,他也認為是可行的……不過太子畢竟年輕,又沒有統軍的經驗,十八萬的大軍,他真能帶得了嗎?
“臣願隨太子出征,為太子輔佐!”
一臣跪倒在地,卻是吳甡。
吳甡長期擔任兵備道和巡撫,有相當的軍陣歷練,又有高智的名聲,他為太子輔佐,等於是為太子添了一個臂膀。
崇禎帝不說話,但看向吳甡的目光裡卻頗有欣慰滿朝文武,這麼多人,真正體恤朝廷,原為我兒臂助者,不過就一個吳甡!
“太子領軍,眾卿以為如何?”
和平常不同,崇禎帝沒有問首輔和內閣,而是問眾卿。剛才他有意令周延儒督師,周延儒閃躲裝糊塗的態度,讓他十分不滿。因此他不問內閣了,直接詢問全體朝臣的意見。
體察上意如周延儒者,已經看出了皇帝的心意。
太子親征,已經是不可避免了。
有朝臣為太子的熱血所觸動,已經在點頭。
但依然有人不甘心。
禮部尚書林欲輯說道“陛下,老臣以為,太子領軍,所耗不遜於陛下親征啊,丁啟睿楊文嶽就在河南,左良玉現在駐紮地距離開封不過三百里,但京師到開封卻是有千里之遙,京營兩萬多將士一路而行,人吃馬嚼,這其中的花銷全落在沿途地方州縣上,百姓們怕是吃不消啊。”
錢糧的問題始終是崇禎朝的大問題,即便厘金稅已經緩慢推廣,但緩不濟急,各地府庫依然空空如也。太子帶著兩萬多京營將士從京師前往開封,一路確實需要相當的錢糧和補給。
朱慈烺早有準備“稟父皇,京營願自備糧草,絕不驚擾沿途的州縣百姓。”
聽到此,朝臣都是驚訝,太子到底是長在深宮,雖然英武,但對朝廷的錢糧困境還是沒有太多的瞭解,京營兩萬多人出京,不說在開封作戰,只說從京師趕到開封,估計就得走二十天,所需糧草若是全部自帶,最少也得備足三個月的,那是一個頗為龐大的數字,戶部一次性根本拿不出來啊。
慣常的做法是,京營自帶一部分,沿途州縣接濟一部分。
不過州縣能接濟多少,卻難有一個準確的數字。
這也導致大明官軍出征,明明是在境內作戰,周圍都是大明的州府,但卻常常出現拿不到糧草,士兵吃不上飯的窘境。崇禎二年建虜入塞時,各地官軍紛紛勤王,結果很多部隊還沒有走到京師,就因為糧餉問題而潰散,繼而變成了鄉間的流賊。
朱慈烺深知這個弊端,因此他才要自備糧草,只有糧草充足,不被後勤束縛,京營將士才能全心全意的殺敵。
“父皇,一個月前,兒臣託一商人到江南買糧,以為京營軍糧,如今京營南下,正好可以令他將所購軍糧運至臨清,從臨清上岸,再送至開封,不但省了運到京師的勞頓,也減了地方州府的負擔。此次朝廷聚集十八萬大軍,所需糧餉眾多,京營就不為戶部加擔子了,京營所需糧餉皆由京營自籌。”朱慈烺道。
聽到此,群臣更驚訝,太子購買軍糧的銀子從何而來,莫非內庫依然充盈?
只有崇禎帝知道,太子購買軍糧的銀子大部分都是出自“微淵齋”。
微淵齋古玩店開張兩個月了,東宮典璽田守信時不時就在微淵齋出現,不但購買一些零碎的小東西,還將太子所提的一副小字送給了微淵齋,這讓微淵齋名聲大噪,京師百姓紛紛到微淵齋觀摩太子的書法,一看之下就更是吃驚,微淵齋的藏品果然非同小可,一傳十,十傳百,短短兩個月,微淵齋的名聲就已經響徹大江南北。名聲有了,生意自然就好了。雖然是亂世,但微淵齋居然也能做到日進斗金。
不使用者部供給糧草,林欲輯一時有點啞,短時間之內他想不出羈絆太子的理由,只能回到原處,再次誠懇的勸諫道“兵兇戰危,太子又年幼,老臣以為,太子還是不宜領軍,望陛下三思。”
朱慈烺振聲道“父皇,如今外有建虜內有流賊,內外動盪,留在北京城中難道就能避過兵危戰兇嗎?開封是國戰,一旦被闖賊所破,大明江北再無安寧之處,兒臣身為太子,豈能置身事外?再者兒臣護衛重重,又豈是流賊所能傷得?請父皇恩准!”
再一次叩首。
聽到此,崇禎帝終於是下定了最後的決心,他猛然站起“太子忠勇為國,朕心甚慰,著禮部、工部擇日築壇拜將,朕當親自祭告二祖,由皇太子慈烺代朕親征!”
代天親征!
朱慈烺又驚又喜,拜伏在地“兒臣遵旨!”
崇禎心意已決,聖命已出,群臣無法再勸,即使是禮部尚書林欲輯也只能一臉憂慮的跪倒在地,哀嘆“臣等遵旨!”
————感謝轉只彎、歲月逝半橙、朝花夕拾夢的打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