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輔明壯烈殉國的訊息,傳回京師了。

原本對李輔明頗多攻擊,認為李輔明在松山敗逃是國之恥辱,應論罪下獄的朝中清流都改變了態度,對李輔明的忠烈大加讚賞,有清流甚至為李輔明而流淚,首輔周延儒親自為李輔明寫祭文,崇禎悲痛不已,下旨贈李輔明特進榮祿大夫、左都督,世廕錦衣副千戶,賜祭葬,列壇祭祀之。

“李將軍一路走好。”

朱慈烺在王府為李輔明擺了一個小祭壇,親自祭拜。

歷史上,李輔明崇禎十六年被任命為援剿總兵。是冬,清軍薄寧遠,輔明馳援,在前屯與清軍交鋒,炮殺滿洲正白旗雍貴,但寡不敵眾,不幸犧牲於陣中,今世因為朱慈烺的穿越,歷史發生了一些改變,李輔明將軍提前在塔山與建虜血戰。

從塘報來看,李輔明明顯是憋了一口氣,想要洗刷松山戰敗的恥辱。

知恥而後勇,古之良將也不過如此。

李輔明的犧牲換來了杏山塔山兩地軍民的安全撤退,雖然建虜一直在後追擊,但在佟瀚邦部的阻攔和騷擾之下,兩地百姓最終還是安全的進入了寧遠城。寧遠是堅城,且路途遙遠,不是建虜騎兵能攻擊的,鄂碩雖然很是不甘,但最後也只能悻悻而退。

為李輔明將軍的犧牲而沉痛,為佟瀚邦將軍的英勇而欣慰。

……

朱慈烺急奔城外大校場。

今日實施操練手冊的第一天,萬事開頭難,一定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大校場是成祖朱棣朝就畫下的,方圓廣闊,可容納十萬人一起操練,昨天上午朱慈烺定了軍規之後,賀珍就派了一千人收拾場地,今日出城各營又帶了帳篷和操練所需之物,現在的大校場再沒有過往的荒涼,隱隱然已經是一處大營寨了。

四面立起木柵,前後留出一個營門,一個主進一個主出,各有執戈軍士把守,兩千多個軍帳鱗次櫛比,中間是訓練場,各營軍旗、千戶旗百戶旗在空中迎風招展。

辰時,上午操練正式開始,第一個專案便是練軍姿。

三萬將士以千戶為一個單位,在校場上排出三十多個方陣,統一的便服,都繫著腰帶,就如電影裡的武館人士一樣。

朱慈烺到來時,軍姿操練剛剛開始。

營中不得馳馬,朱慈烺在營門前下馬,步行邁入營中,向自己的中軍帳而去。

太陽出來了,強烈的陽光灑滿了整個大校場,但京營士兵一個個站得筆直,絲毫不敢動彈。因為,執行監督任務的督導官和軍官們正手持鞭子來回巡視著,只要看誰稍微有點小動作或站得不規範便會狠狠地抽過去。除了韓琛等六個小太監,朱慈烺還撥了二十名錦衣衛,加上幾十個千戶,一共有六十多名督導官。

執行訓練監督的督導官一邊巡視一邊大聲地重複著朱慈烺定下的要領:“挺胸收腹,頭要正、頸要直、兩眼直視前方、手不能動,腳更不能動……”

第一天練軍姿,很多人的姿勢還不規範,韓琛等六名小太監來回的巡視,不停的糾正。

朱慈烺慢步走過,對督導官的工作基本滿意。

進入中軍帳。

賀珍張純厚馬德仁申世泰四營主將前來覲見,朱慈烺先宣佈崇禎的聖旨,將各營改名之事告之,四將跪謝皇恩,等四人起身,朱慈烺詢問今早五公里越野跑的情況。四將都有點尷尬,連最精銳的精武營,都有十幾個兵沒有在規定時間內跑到校場,其中善柳營不達標計程車兵最多,足足有五百人。

朱慈烺不意外,也沒有責怪四將,只命令四將不得懈怠,要嚴格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