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蹤跡顯露(第2/2頁)
章節報錯
闖兵將柴房裡的柴禾全部搬空,一名士兵小心翼翼地將石板掀了起來。
一條黝黑的甬道出現在面前。
李茂拎著刀,立刻就要帶人往下衝,李巖卻攔住了弟弟,蹲在甬道口,對著裡面的人高聲道:“梁縣令,侯公子,他們兩位不要再躲了,還是出來見一見這朗朗乾坤吧!”
……
京師。
清晨。
朱慈烺直奔大校場。
在外的十幾天,他最最擔心的就是京營的操練,雖然每日裡都會收到京營簡報,但紙面上的文字總是不如親在現場來的親切和真實。
眾將在營門口列隊迎接。
看到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和京營迎風招展的飛龍大旗,朱慈烺心情大好。進入中軍帳,聽各將的簡報,又巡視各營實際操練的情況,基本表示滿意,最後對跟在身邊的李國禎和吳襄道:“此次薊州之行,本宮耽擱了不少時間,全賴小伯公和老總鎮坐鎮京營,實在是辛苦兩位了。守信,回頭將母后賜給本宮的那一斤獅峰龍井,分成兩份,送到小伯公和老總鎮的府上。”
“是。”田守信躬身。
李國禎和吳襄卻是受寵若驚,連忙跪倒謝恩,獅峰龍井可是貢品,一年也沒有幾斤,太子送他們一斤那是天大的榮寵啊。
“兩位平身,本宮常有瑣事,不能常駐軍中,軍中事務兩位要多上點心,但有成績,本宮是不會忘記兩位的。”朱慈烺淡淡笑,既是褒獎也是提醒。
李國禎和吳襄都是聰明人,如何不明白太子的意思?
立刻,兩人額頭就冒出了絲絲冷汗。
太子不在期間,兩人對於軍中課程頗有應付,太子明顯是在點醒他們啊。
對兩人的窘態,朱慈烺假裝沒看見,將軍中事務做了安排之後,就帶著田守信和佟定方返回城內,直奔兵部。
關於左懋第的奏疏,朱慈烺頗有疑惑,他要向熟悉朝內事務的兵部侍郎吳甡請教。不想吳甡還沒有回兵部,兵部尚書陳新甲也沒有回來,顯然兩人都被崇禎帝留下來商議軍政了,
坐在兵部後堂,望著天井,朱慈烺靜靜想了很多事。
兵部,大明軍政最高機關,但其實明太祖朱元璋最初的設計並不是這樣,
明朝初期,朱元璋建立了衛所制度,號稱不費一文養百萬大軍,其實是改良了南北朝隋唐時的府兵制。初期效果很好,衛所兵為了田土和世襲軍職奮勇作戰,戰鬥力有相當的水準。而統帥衛所兵的是五軍都督府,五個都督都由有立國之功的勳貴武將擔任,五人不僅負責管理衛所的訓練與生產,還可參與中央軍事決策,地位都在文官之上。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項制度的弊端逐漸顯現,軍戶逃亡數量越來越多,衛所兵戰力退化嚴重,永樂朝曾經頒佈過嚴厲法令,試圖阻止這個勢頭,但效果卻不好。土木堡之變後,五軍都督府的重要武臣都戰死在了土木堡,使得五軍都督府變成了一個空殼,無法成為京師防禦戰的領導者,從而導致以于謙為主的兵部變成主導。
于謙之後,軍隊指揮、管理權都轉移到了兵部。
到了崇禎年,各地衛所任命官員連呈送五軍都督府的步驟都直接省去,這使五軍都督府徹底喪失了武將官員的選拔任命權,變的名存實亡。操練軍隊、軍情聲息都由各地的總督巡撫和總兵負責。他們與五軍都督府沒有上下級關係,不需要向五軍都督府報告。
而總督巡撫都是文官,大明以文制武的方略得到了徹底的貫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