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看了佟定方一眼,深意一笑,又令畢登瀚試槍。

作為畢懋康的侄子,每天都在琢磨遂發槍,畢登瀚對遂發槍的熟悉程度不在叔叔之下。得了太子的命令,他熟練的裝好火藥,舉起槍,稍微一瞄,砰的一聲,八十步外的木靶被打的粉碎。

“好。”眾人齊聲叫好。

佟定方臉更紅了,他是武將,但想不到在鳥銃的使用上竟然不如火器廠的一個文官,實在是丟人啊,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把鳥銃練好了,免得下次再丟人

親眼見到遂發槍,又問了遂發槍的產量之後,朱慈烺心情大好。

自從畢懋康到了火器廠後,火器廠就停止了火繩槍的生產,只專心打造銃管並依照畢懋康的圖紙,鑄造遂發槍的各個零件,三千多名工匠,連續加班一個月,到今日已經鑄造出了足夠三千支鳥銃使用的零件,銃管也打造了將近一千五百支(平均一天能打造五十支),接下來就是大批次的裝配生產了。

照劉若愚的估算,到五月初,火器廠一共可以生產三千支的遂發火銃。

精武營現在有九千精銳,照朱慈烺的謀劃,其中要有四千名的火槍兵,再配上神機營一千火炮兵和三千營的一千餘騎兵,未來這一萬一千人將是決戰開封的主力。

所以鳥銃一定要足額配備,但朱慈烺也知道,照火器廠現在的產能,兩月的時間生產三千支鳥銃已經是竭盡全力了,如果一勁催促,質量難免就會有所鬆懈,因此朱慈烺沒有催促,只點頭讚許。

朱慈烺對畢懋康和宋應星道:“遂發鳥銃對我大明至關重要,明日我就上疏聖天子,為兩位先生請功!”

得了太子的誇獎,兩位老先生都是激動。但不是為了功名,而是為了感恩。

他們兩人都六十多了,到他們這個年紀,對功名利祿早已經沒有太多的奢望了。

他兩人一生仕途坎坷,幾起幾伏,畢懋康更是在家閒居將近十年,窮困潦倒,若非太子青睞,不要說為朝廷立功,恐怕連溫飽也是問題,如今在火器廠發揮長才,報效朝廷,做出的成績能被太子肯定,對他們來說,這已經是莫大的榮寵了,如果再被聖天子肯定,他們兩人就死而無憾了。

“還有劉公公你,你也是大功一件!”朱慈烺又看向老太監劉若愚。

在太子和兩位老先生交談之時,劉若愚站在一邊,溝壑縱橫的老臉滿是平靜,聽到太子的誇獎,惶恐的躬身。

遂發槍成了,朱慈烺謀劃的另一件利器手榴彈呢?

其實手榴彈七天前就已經成了,但因為太子殿下不在京師,所以劉若愚還來得及稟報。

三個黑漆漆的的帶有龜紋、圓柱形的、一掌可握的手榴彈放在桌上,下方有一根清楚的引線。

朱慈烺抓起來掂了一下。

劉若愚還好,田守信卻是緊張的屏住了呼吸。

這黑乎乎的傢伙可是一個危險品,如果在太子手中出了什麼意外,在場的人可都萬死莫恕。

朱慈烺掂了兩下覺得還好,抓手實在,份量大約在三斤左右,比現代手榴彈重了差不多三倍,沒辦法,在火藥不純的情況下,要達到一定的威力,只能加大重量,增加火藥量。

不過三斤重的大鐵蛋子,肯定是扔不了多遠的,臨陣遇敵時,只能近距離的使用。同時士兵也攜帶不了多少,一人只能攜帶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