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戚少保戚家軍的編制,四長槍手,兩狼筅,兩鏜鈀,一共八個正兵中,四個長槍手和兩鏜鈀手都是要配弓箭的,即使是北方鴛鴦陣,長槍手也是要揹負弓箭的。現在朱慈烺全部改成長槍手,但卻沒有人一人配備弓箭,在李國禎看來,這是明顯的疏漏。北方軍隊不善於使用鳥銃,而且鳥銃有開火率的問題,遇上雨雪天氣連燒火棍都不如,為了保證隊伍的遠端攻擊輸出,弓箭是一定要配備的。又或者這不是皇太子,而是戚少保的疏漏?

但戚少保何等人物,豈會犯如此錯誤?

對李國禎的疑問,朱慈烺一點都不意外,他點頭道:“小伯公的問題很好,藤牌手攜帶標槍、鏜鈀手和長槍手攜帶弓箭是戚家軍的配置,遇敵先用火器,再其次用弓箭殺傷敵軍的思路原本是不錯的。不過我部新兵多,同時練兩種兵器過於複雜,而老兵對弓箭的掌握又不嫻熟,因此本宮以為,精武營長槍隊均不配備弓箭,全力練習槍術最好。至於遠端火力攻擊,交給鳥銃就可以了。”

聽到此,眾將臉上都露出驚異之色。

這個時代,除了紅夷大炮和三眼銃,弓箭是最可靠的遠端攻擊武器了。

鳥銃?

那玩意有時管用有時不管用,尤其遇上雨雪天氣更直接啞火,怎麼能代替弓箭呢?

朱慈烺看出了眾人的驚異,淡淡補充道:“小隊雖然不設定弓箭手,但每百人隊可設定一個弓箭小隊,選軍中善射之士充之,以為鳥銃的輔助。”

眾將面面相覷。

一百人才十二個弓箭兵,太子這是要廢了弓箭兵啊?

顯然,對朱慈烺捨棄弓箭的做法他們並不敢苟同。

不是某一個,而是在場所有人都理解不了朱慈烺的戰略意圖。

“殿下,鳥銃雖有威力,但卻不可靠,尤其遇上雨雪天氣就更是不能倚仗,還望殿下三思啊。”

李國禎再一次說話。

“望殿下三思。”

不止李國禎,眾將都是抱拳。

“我知道諸位在擔心什麼,不過請放心,兵杖局的工匠已經研發出了一種不用火繩,雨天也能打火的鳥銃,最遲四月底就可以裝備到軍中,雨雪天氣鳥銃就變成無用燒火棍的事情再也不會出現。且和弓箭相比,鳥銃更容易操練,一到兩月就可見成效,而一個合格的弓箭手沒有一年半載的時間是練不出來的,權衡利弊,本宮以為精武營還是應該以操練鳥銃為主。”朱慈烺解釋。

“雨天能打火的鳥銃?”眾將都是驚異。

“是的。”朱慈烺點頭。

沒人說話,不過眼睛裡卻有懷疑。

皇太子不可能說謊,不過雨天能打火的鳥銃聽起來又有點不可能。

朱慈烺不多解釋,事實勝於雄辯,等遂發槍擺在面前,眾將自然就會相信的。

“殿下,雨天能打火的鳥銃,也是戚少保書中記載的嗎?”一千總出列,向朱慈烺躬身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