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靜寂了一下,然後轟的一聲,就像是開了鍋,富商們嗡嗡地議論起來,臉上都帶著興奮早聽說咱們這位皇太子聰慧高遠,經常有別出心裁的想法和看法,就算過去不信,今日也是信了。過去納捐可是什麼都沒有,只能得官老爺的幾句表揚,等交了錢,出了門,立刻就對你變了臉色。

今日納捐不但有太子府的讚譽,還能得到朝中各位大人的字畫。不說其他,只說其中幾位書畫名家的作品最少就價值兩百兩,中過狀元的幾位大人,如首輔周延儒,工部魏藻德的作品不說官職,只看他們的狀元身份,價值也在兩百兩以上,再算上官職,首輔周延儒的墨寶起碼價值一千兩。

太子府的讚譽,雖然不是皇太子親筆所書,但肯定也是詹事府的高才所作(吳偉業寫的),加上太子府的紅色大印,值一百兩應該不成問題。

如果捐個三五百兩,就能得到太子府的讚譽和周延儒的字,即得了好處,又博取到了納捐的好名聲,那不是一樁穩賺不陪的買賣嗎?

商人們心思活絡,立刻就將利弊分析了個清楚。

“草民願捐五百兩。”有商人站起來。

“草民也捐!”

唯恐周延儒的行書被其他人搶先,商人們爭先恐後站起來,嚷嚷著要納捐。

田守信抬抬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然後繼續道:“大家也看到了,現場字畫有限,不可能人人有份,厚此薄彼不是太子殿下所為,因此咱家就幫太子想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拍賣,場中字畫,價高者得。”

“拍賣?”富商們驚奇。

田守信將規則簡單的講述了一遍。

在座的富商都是人精,立刻就明白拍賣的深意了,紛紛交頭接耳,嗡嗡地議論,雖然有老謀深算、狡猾如狐者覺得這是一個陷阱,最好不要參與,但大部分的富商都還是接受了。

“咱家再重申一遍,所拍銀兩都會用於城外災民賑濟、北郊水利和遼東百姓的安置,太子爺會定期公佈賬薄,給大家一個公正。”田守通道。

富商們都點頭,但卻沒有人相信銀子交給官家,官家想怎麼用就怎麼用,他們這些商人哪有置喙的權力?

知道他們不信,田守信也不再多說,直接宣佈拍賣會開始。

整個拍賣形式和現代的拍賣會完全一樣,參拍字畫按照作者的官職和藝術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上臺,並且將由詹事府一位官員負責鼓吹其藝術水平和價值所在。

原本朱慈烺想要用吳偉業的,但想想吳偉業臉皮薄,不善於說假話,做拍賣官還真不合適,於是就另選他人。

“起拍價一百兩!”田守信宣佈。照他本來的意思,最少應該兩百兩,因為只太子府的讚譽,就值一百兩,但朱慈烺卻不這麼認為,拍賣會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標,氣氛是否熱烈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因此他寧願降低起拍價,只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競標。人多了,興奮了,出價不知不覺就豪氣了。

朱慈烺不擔心商人們賴賬,敢在太子府賴賬,得先想想自己脖子上有幾個腦袋?再者,在場的人都是京師有頭有臉的人物,誰也丟不起那個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