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甘當說客(第2/2頁)
章節報錯
長江水師人數雖然不多,但蒼蠅腿也是肉,在朱慈烺看來,與其放在長江上
空吃朝廷的糧餉,不如調到天津,用於對付建虜或者是李自成。400艘船,如果裝滿士兵,一次最少能運送一萬人,登州水師也以400艘船計算,兩軍加起來,一個波次能運送兩萬名士兵登陸,如此,足以保證登陸的成功。
崇禎想了一下,點頭:“可以跟朝臣們商議。”
但朱慈烺知道,雖然父皇意有所動,但此事在朝堂上肯定會有爭執,原因很簡單,軍隊移駐需要錢,尤其是從南方調到北方,千里迢迢,士兵們吃喝拉撒,加上隨軍眷屬,算起來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幸虧是六千人,如果是十萬人,戶部肯定是拿不出來的。
“第二,如今松山即敗,錦州已成孤城,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祖大壽肯定支援不住……其投降是早晚的事,我軍再固守塔山杏山也沒有什麼意義了,因此兒臣提議,應迅速將塔山杏山的守軍和居民全數撤回山海關內,至於寧遠城……也須做最壞的打算,城中居民,也應全數撤回,特別是那些造箭造甲的工匠,絕不能有一人留給建虜。”
朱慈烺暗暗吸口氣,小心翼翼地說,遼東是父皇的逆鱗,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必須斟酌清楚。
錦州原本是最前線,其次松山、杏山、塔山,再後面是寧遠、山海關。
因錦州被圍,大明集結九路援軍救援,因此才發生了松錦大戰,而大明援軍在距離錦州只有十幾公里的松山全軍覆滅,逃跑的王樸吳三桂等軍,也中了建虜的埋伏,損失慘重,吳三桂王樸等人僅以身免。
朱慈烺說話的此時,王樸剛剛被斬首,吳三桂帶著敗兵撤回了山海關。
錦州成了孤城。
而杏山變成了最前線。
歷史上,一直等到祖大壽投降,建虜才集結軍隊攻擊杏山,用紅衣大炮轟毀杏山城垣,副將呂品奇率部投降。
又過了一個月,就在兵部尚書陳新甲得了崇禎的默許,派了兵部郎中馬紹愉出使建虜,跟建虜秘密議和之時,建虜卻認為馬紹愉品級不夠,大明議和沒有誠意,於是又派兵進攻塔山。
和杏山不同,塔山軍民極其剛烈,城破時,七千軍民無一人投降,或戰死,或自焚。
朱慈烺在前世讀史的時候,沒有查到塔山守將是誰,但這一世卻是知道了。
佟翰邦。
一個很陌生的名字。
這一世,朱慈烺要拯救這一位忠臣良將,更要拯救杏山塔山的數萬居民。
照他的記憶,祖大壽投降就在這幾日。
也就是說,杏山塔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崇禎皺著眉頭不說話。
每次提到遼東,崇禎的雙眼裡就會放出怒火,眼角都會微微跳動遼東是他心裡最大的痛,尤其是松錦之敗後,遼東兩字就像是尖刀一樣,不時在他的心口剜上一刀。
松山敗了,但杏山塔山真能撤退嗎?
理智告訴他,應該撤退,因為這兩處已經守不住了,但想到天下的悠悠眾口,想到敗師棄地的罵名,想到皇帝的尊嚴,他立刻就拍案而起:“住口,我皇明國土豈能棄之不守?你讓朕如何面對百姓,如何去見列祖列宗?”。
“父皇!”
朱慈烺重重叩首,聲音裡帶出哭腔:“所有罪責,兒臣願一人承擔,縱使聲名狼藉,兒臣也在所不惜!為了杏山塔山的數萬居民,為了關外的大漢子民,請下旨撤退吧,晚之他們必遭屠戮,父皇,遼東的漢人已經不多了,不能讓他們全部喪於關外,為他們留一點根吧……”說著,忍不住就哭出聲來。
崇禎動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