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

所有人都在為他點數。

一共走了八十五步,楊軒停下腳步,轉身面對木靶,目光看向點將臺上的朱慈烺。

朱慈烺點頭:“開始吧。”

“遵命!”

楊軒大聲回答,接過鳥銃,檢查了一下各個部件,然後深深吸了一口氣,暗自鼓勵自己能不能跳出左哨營,進到右掖營,就在此一舉了,楊軒,你要努力啊!

單手端著鳥銃,熟練的開啟引藥鍋,豎起槍管,從隨身攜帶的火藥袋裡取出火藥,小心翼翼,但卻又計量準確的倒入槍管中。他手指細長,指尖非常穩,手腕非常有力,一把十斤重的鳥銃,在他手中把玩的輕若無物。

看到這裡,朱慈烺已然確定,楊軒果然是五軍營中最好的火槍千戶,只看他舉重若輕的樣子,就知道他平常沒少練槍。只是不知道和神機營的魏闖相比,兩人槍法誰會更準一些?

楊軒裝彈完畢,親兵為他點燃火繩,他眯起左眼,利用準星和照門瞄準。

他身體微微前傾,託槍和握著槍把的手都紋絲不動。

眾人等待。

“砰!”

稍一等待,楊軒扣動了扳機,蛇杆一沉,引藥鍋中火光閃現,砰的一聲巨響,槍身一震,銃口猛地噴出一股濃重的白煙。白煙散去,第一支木靶被打的粉碎。

“好銃!”

點將臺上,左哨營主將馬德仁輕輕叫了一聲好。

一槍射罷,楊軒迅速收槍裝彈。

豎槍,倒火藥,在開引藥鍋倒引藥,楊軒的動作連貫而熟練,給人一種行雲流水,賞心悅目的感覺。

“砰!”

槍響處,第二支木靶又是粉碎。

“好銃!”這一次是兵部右侍郎吳甡稱讚。

朱慈烺不動聲色,但心裡對楊軒也是讚許,

因為工藝水平和機械製造的原因,這個時代的火槍不能和現代槍械相比,精度非常差,楊軒能一發命中八十步外的木靶,相當不容易了。

照戚少保的練兵標準,鳥銃手射靶是以八十步(110米)距離為標準,銃靶是五尺(160厘米)高,二尺(64厘米)寬的木製靶子,規定鳥銃手三發一中為合格,十發七中為精銳。

楊軒使用的木靶比軍中的標準木靶更細,命中難度更高,楊軒連中兩槍,已經是非常優秀了。

而且朱慈烺也觀察到了,不論楊軒或者魏闖,兩人持槍瞄準時,都是把臉部貼近了鳥銃,如此才能形成自己眼睛、鳥銃準星和目標物的三點一線,明末的鳥銃一向以炸膛著稱,火槍兵由於擔心自身的安全,點燃火繩之後往往連瞄都不瞄便直接擊發,甚至會把頭扭到一邊,拼命離鳥銃遠一點,以免炸膛後殃及到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