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珍選兵的方法有四條。一是目測,那些站都站不穩,有氣無力的直接淘汰,選年輕精壯留下,第二舉石鎖,一口氣能舉二十下的就算是合格,第三擺軍陣,比槍刺刀砍的進退,第四是小跑步,一口氣跑五里地,猶有戰鬥能力的就是精兵,如果還能以一打多,那就是精兵中的精兵。

其中第四條的跑步不是賀珍的主意,是朱慈烺提出來的。

明末時,即使是最精銳的遼東邊軍也不能做到天天操練,而且操練時多以佇列、陣法之類的“表演”為主,長跑越野之類的體能訓練少之又少,導致

明軍體能嚴重不足,長途奔襲的能力幾乎是沒有,常常還沒有與敵交鋒呢,自己就已經累的潰不成軍了。

很多軍士能咬牙舉三十下石鎖,但卻跑不了五里地,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缺乏操練。

朱慈烺穿越而來,深知機動靈活,長途奔襲對一支軍隊的重要性,前世裡,1945的內戰中,原本劣勢的一方只所以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特別擅長急行軍,能迅速甩開敵軍主力,然後包抄迂迴,在總兵力居於劣勢的情況下,卻能在區域性形成對敵軍的人數碾壓,從而一口一口的將對方的優勢兵力吃掉。

這個戰術有個名字,叫包餃子。

行軍速度是包餃子能否成功的最大關鍵。

因此,新軍的越野和長途奔襲能力必須全部加強,如此才能以京營有限的兵力,同時面對建虜和流賊兩方的襲擾。

聽完賀珍的介紹,朱慈烺點頭:“六千精兵為主營,編入右掖營。兩萬一千人的輔兵如何編制,你們兩人可有提議?”

賀珍和張純厚一起抱拳:“編制大事,臣等不敢妄議。”

“大膽說,只當是軍議。”

賀珍和張純厚相互一看,最後由賀珍回答:“臣以為,一分為三,編入左掖營、左哨和右哨。”

“各級將官呢?”

“……”賀珍不敢說了。

只幾句對話就可以知道,賀珍雖然是忠臣,但謀略和見識顯然是不足的,難以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

朱慈烺也不再問,徑自命令:“兩萬一千人的輔兵再選出八千人,編入左掖營,張純厚,你為主將。”

“臣遵命!”

“左掖營和右掖營一樣,都是戰營,所以張純厚,這八千人你可要選好了。”朱慈烺凝肅。

京營選出的精兵數量太少,難以兼顧出征和防衛京城的兩項重任,朱慈烺只能矮子裡拔將軍,再湊一個戰兵營出來。

“臣明白!”張純厚眼有喜悅,不止是因為保住了左掖營主將的位置,而且還掛上了“戰營”的名號。

“剩下一萬三一分而二,編入左哨、右哨營,營官仍有馬德仁和申世泰兩人擔任。”朱慈烺道。

馬德仁和申世泰是原先二營的主將,二人擔任舊職,對穩定軍心有一定的作用。這兩營以後就是輔兵營了,專門負責輜重和工程,朱慈烺對這兩營沒什麼太大的期待,只要能維持京城治安,在城頭上巡防來去,擺擺樣子,大軍出征之時,負責一下輜重和後勤就可以,不指望他們上陣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