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船號專營(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宗敏不相信一個明朝的內閣大臣如此貧窮。
但方岳貢真就這麼窮。
在被關押期間,方岳貢曾有機會碰到崇禎皇帝的太子,太子放聲痛哭,求方岳貢救他。方岳貢說:“臣當忍死以擁殿下!”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忽然挾持太子出京城討伐吳三桂。十七日,城中喧傳太子墜馬而死。方岳貢捶打胸口大叫,滴水不進,悲憤不已,二十六日,他整好衣冠,自縊而死。
方岳貢是廉臣幹吏,更是忠臣。
對這樣的人,朱慈烺滿是敬重。
何況方岳貢一直都沒有給他製造麻煩,不管是治國四策,或者撫軍京營,方岳貢都沒有發表意見,而默然不語就是對朱慈烺最大的支援,方岳貢身為左副都御史,也就是言官的三把手,他的沉默對御史言官們有一種暗示作用,如果他站出來激烈抗爭,朱慈烺在前些日子遇到的反對,一定會更強烈。
即使是現在御史言官都出京,左副都御史已經變成光桿司令的情況下,方岳貢的話也依然有很大的份量。
“陛下,沈廷揚是朝廷官員,擔著登州到遼東的軍糧轉運職責,其家族承擔漕米改海,廣東到天津糧米的轉送之事恐有公私不明、甚至是以公肥私的嫌疑,臣以為不妥,如果朝廷真要漕米改海,應選擇其他的船號!”方岳貢道。
“臣附議。”
“臣附議。”立刻就有幾個清流站出來附議,其中最有份量的是通政司使施邦曜。
崇禎猶豫了。
朱慈烺早有準備,向崇禎拱手道:“父皇,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沈廷揚雖然是朝廷官員,擔著向遼東轉運軍糧的重責,但他常駐登州,不管是廣東還是天津,都不是他能夠到的地方,和他官職並無利害相關之處。兒臣反倒以為,正因為他是朝廷命官,其家族才不敢逾越法紀,在糧米轉送之中夾帶私貨,因為那不但害他們自己,也會害了沈廷揚。有沈廷揚在,朝廷令沈家運兵,沈家必然是全力以赴……”
崇禎微微點頭。
對崇禎誘惑最大的,並不是漕米改海,而是沈家那一百艘一次能運載兩百士兵的大沙船。一艘兩百,一百艘可就是兩萬人啊,加上長江水師和東南水師的船隻,一次運十萬精銳到建虜後方,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也來一個“三光”政策,看建虜如何再猖狂?
朱慈烺繼續說:“何況除了沈家,江南之地再沒有能一次拿出一百艘大沙船的船號了,如果分給幾家來做,必然會有權責不明,相互推諉的情況,糧米轉送耽擱幾天問題不大,但如果耽擱了朝廷的運兵大計,那就得不償失了。望父皇明鑑。”
聽朱慈烺說完,群臣嗡嗡議論,原本認為沈廷揚可能會“以公肥私”的人,倒有一半被朱慈烺說服了。
“內閣怎麼看?”崇禎看向周延儒。
從開始到現在,周延儒一直都還沒有說話呢。
心知皇帝已經同意,周延儒自然不敢反對,心裡暗暗嘆口氣,出列拱手:“陛下,老臣以為,沈廷揚的官職和沈家海運之事,並無衝突,太子殿下所言,老臣贊同。”
事情到此,基本就定了。
接下來就是一些小細節。
廣東到天津,專線專營,廣東福建兩省的漕米以後不再透過漕運,而是透過海運送到天津。時間暫定為兩年,如果成效不佳,或者有觸犯朝廷法紀的地方,朝廷隨時可以取締,到時不但沈家要承擔責任,沈廷揚的罪過也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