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橫海孤臣(第2/2頁)
章節報錯
“京營?”左右都是驚異。
“對,京營!”張名振大聲回答:“不過現在我們要去先通知駙馬爺,西山這事,怕是瞞不住了。走!”
快步馳去。
……
朱慈烺回到王府時,已經是下午的兩點,過飯點了,廚房緊急為他熱飯,他躺在後殿的床榻上,一邊休息一邊思索著那一個個的難題。
稍頃,午膳熱好,朱慈烺就在床榻邊開吃。照規矩,太子每一餐都應該正襟危坐,符合禮制的,而且太子膳食的標準跟皇后差不多,每一餐最少十幾個菜,葷的素的,連湯帶盆一大堆,甚至連每一天的選單,初一和十五應該吃什麼,都是有死規定的,不過自從進到信王府之後,朱慈烺就改了那些老規矩,每一餐就只四個菜,兩葷兩素,自己吃就可以,不用宮女伺候,不擺排場。
其實照朱慈烺的意思,一葷一素就可以了,但田守信堅決最少也得兩葷兩素,如果朱慈烺不聽從,他就要把此事報告給皇上,沒辦法,朱慈烺只能同意。
“殿下,戶部郎中沈廷揚求見。”吃完飯,漱完口,田守信進來稟告。
“宣。”朱慈烺知道沈廷揚應該是早來了,只不過自己沒有吃完飯,田守信不願意通報罷了。
沈廷揚是明末海運名人,他船運世家出身,自從入仕之後,就孜孜不倦的推動海運,想要重開明初被禁止的海運,以便用高效快捷的海運,取代耗錢耗力的漕運。
不過一直不被朝廷支援。
去年,沈廷揚做書《海運書》五卷和《海運圖》,並進呈崇禎帝。崇禎皇帝命他造海船試行,沈廷揚率兩艘海船,載著幾百擔糧食,僅用了半個月時間就從淮安運抵了天津,時間效率遠超漕運。崇禎皇帝龍顏大悅,讓他做了戶部郎中,常駐登州,負責山海關外守軍的糧餉轉運。但漕運改海之策,崇禎卻一直都沒有定奪。
沈廷揚不但是能臣,也是忠臣,永曆元年(1647年),降清的提督吳勝兆欲在蘇州反正,起事前聯絡明軍支援。明軍以張名振領軍,沈廷揚副之,張煌言監軍,率將士數萬人,戰船兩百艘,於四月初六自舟山出發,不意在崇明島外突遇風暴而大敗。沈廷揚乘坐的戰船翻沉,被清軍所獲,沈廷揚誓死不降,於七月二日,身著方巾寬袍,在蘇州從容就死。
此次沈廷揚奉召進京,商議錦州投降後寧遠糧草轉運事宜,上午見了崇禎,下午朱慈烺就派人去請了。
沈廷揚對糧草轉運頗有心得,還會建造新式運糧船,在他的主持下,朝廷向寧遠轉運糧食的效率大大提升,在朱慈烺看來,應該封沈廷揚為“海路運輸部”的部長才對。
朱慈烺召沈廷揚來,一是為了見見這個忠臣,二是想向他討教糧船和兵船建造之策。江南官場反對,長江水師移駐天津之事,已經是夭折大半,江南的戰船指望不上,就只能想辦法在天津造船了,工部當然有造船主事,不過朱慈烺想先聽一下沈廷揚的看法。
“臣沈廷揚見過太子殿下。”沈廷揚不是進士官,乃是由國子監生出仕,起點低,今年已經快五十歲了,才只是一個郎中,頭髮斑白,臉上頗有風霜之色,可能是長期被海風吹拂的原因吧。見到朱慈烺之後,他立刻跪拜。
朱慈烺微笑:“五梅公快起。田守信,賜座。”
沈廷揚號五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