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好找,但思想家卻難尋。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還是讓黃宗羲沿著歷史的軌跡走吧,雖然大明不會亡,黃宗羲不會有散盡家財起兵反清的機會,但科舉的磨難卻是少不了,就讓他先磨練幾年,等有了思想家的雛形,再調到身邊使用吧。

不知不覺,天色已經黑了。

“先生博學高華,和先生談話如沐春風,本宮受教頗多。來日有空,先生可隨時到我府中。”朱慈烺笑。

黃宗羲知道,這是談話結束的意思。隱隱的,他有點失望,皇太子不是輕易能見到的,見到了就不能錯過,但朱慈烺對他剛才提到的東林之風沒有任何反應,明顯就是帶著抗拒之意,又想到坊間那些不知真假的傳聞,心裡的失望更多:難道皇太子對東林真有什麼成見嗎?

轉念一想,今日能見到皇太子,並對談這麼長時間,已經是莫大的榮寵了,何敢再有其他的奢望?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東林人忠心朝廷,日月可鑑,縱使皇太子一時有什麼誤會,日後也一定能看清的!

黃宗羲本就不是常人,腦子裡面瞬間閃過這些念頭,原本的失望立刻就變成了豁達,微微一笑,對著朱慈烺深深一躬:“謝殿下。”

和黃宗羲告別,朱慈烺返回信王府,一路他想著黃宗羲的人,也想著黃宗羲的話,一會又想到吳甡放棄陝西的那些建議,只覺得天下之大,真的是非一人所能獨治啊。

進了王府在後殿坐了,田守信小聲稟報:“殿下,小襄城伯李國禎求見。”

朱慈烺稍微一想就猜到了李國禎的來意,淡淡說:“傳吧。”

“臣李國禎叩見殿下。”

李國禎進殿跪拜。

朱慈烺仔細打量了他兩眼。

李國禎在京師的勳貴中以“才高”為名,雖然還沒有繼承爵位,但卻沒有人敢小看他,加之口才凌厲,風度翩翩,走到哪裡都受人歡迎。也的確,如果拋開

歷史的成見,只看李國禎的外表,的確讓人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也怪不得崇禎當年會被他忽悠了呢。

“平身吧。”朱慈烺聲音淡淡。

李國禎起身從袖中取出幾張地契,一臉慚愧的說:“殿下,這是襄城伯府在京營五百畝的地契,家父當初忝為京營戎政,不能為國分憂,反而為京營弊端所困,想來十分慚愧,除了地契,這十幾年來收穫的糧食,折銀五千兩,家父也令臣一起帶來了。”

田守信接過地契和銀票,放到朱慈烺面前。

朱慈烺不動聲色,心裡卻不得不承認,李守錡做的太漂亮,別人都是交地契,他襄城伯府除了地契,居然把這十幾年的收益也交了,只憑這一點,他對襄城伯府就得高看一眼。反正李國禎也不可能做上京營總督了,只要他父子不在背後搗亂,他對襄城伯府的態度,或許可以改變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