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商業規劃(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明會典》載有明文,商人不許著綢緞,因此所有商人在明面上都穿的是粗布長衫,剛才趙敬之叩見朱慈烺,不能稱臣,只能自稱草民,這都是大明朝對商人的限制。說來也是可笑,整個大明朝最有錢的群體,除了勳貴之外就是商人,但商人卻偏偏不能做出有錢的樣子,粗布布鞋,是商人的標配,朱元璋本意是壓低商人的地位,但卻不知一個群體的身份高低,又豈是穿什麼所能決定的?
“不必那麼拘謹。我召你來,是有幾件事問你。”朱慈烺笑。
“殿下請問。”
“你供應鎮虜廠的鐵料和煤料,都來自哪裡?”
“草民在山西有一處鐵廠,鎮虜廠所用鐵料都來自草民的鐵廠,煤料也全部來自山西。”雖然惶恐,但趙敬之說話還是很有條理。
“既然都來自山西,那你煤料的價錢,為什麼比田生蘭的低?”
趙敬之低下頭:“其實草民的價錢並不比田生蘭低。”
“那湯神父為什麼非用你的?”
“因為草民的鐵料和煤料,不參假,且份量充足,為了抵消路途上的損耗,每一次裝運煤料時,草民都會多裝一些,所用鐵料,又或者是購置的西洋鐵,質量不合格者,草民一概退換。”
朱慈烺明白了,趙敬之並不是價錢低,而是服務好,另外看他的樣子,應該也是上帝的信徒,湯若望那傢伙最在意的就是傳教,如果趙敬之是信徒,比起其他商人,又多了一層別人沒有的優勢。
朱慈烺點點頭:“如果兵仗局也想用你的料,你能便宜一些嗎?”
趙敬之搖頭,苦笑回答:“恐怕不行。”
“為什麼?”朱慈烺臉色一沉。
“草民家族鐵廠的產量有限,只供應鎮虜廠都有點心不從心,常常需要從外廠購置來湊數,外廠購置價錢高,每購置一次,草民利潤便要減一分,至於煤料,草民都從山西黃家購買,從去年下半年起,黃家就不太樂意給草民供貨了,只是仗著多年的生意關係,他們不敢給草民斷貨,每月都按照固定的數目供給草民,因此草民實在沒有能力再做兵仗局的生意了。”趙敬之回答的很誠懇。
朱慈烺明白,山西黃家不樂意給趙敬之供貨,一定是田生蘭在後面搞的鬼。
黃家和田家都屬於山西八大家商人。
而趙敬之也很奇怪,生意人有生意上門,一定是想方設法的完成,縱使手裡沒有貨,也要先把買家拖住,然後緊急補貨,又或者聯絡同行,從中抽利,像趙敬之這樣,想也不想,直接就推脫的商人,還真是不多。
更何況,他推託的物件還是當朝的皇太子。
由此看來,趙敬之還真是一個實在人。
“你山西的鐵廠,為什麼不擴建?”朱慈烺問。
趙敬之猶猶豫豫。
“無妨的,有話直說。”
“山西不太平,常有流賊……”趙敬之支支吾吾。
“而且當地官府對你也很不友好,對嗎?”朱慈烺看出了他的難處。
趙敬之不敢點頭。
“你是鎮虜廠的供應商,他們也敢為難你嗎?”朱慈烺聲音平靜,心中卻是憤怒,大明吏治腐敗,是明末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