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匠人惶恐無比,差點又要跪下:“回殿下,小人十六歲進的火器廠,到今年已經四十二年了。”

“哦。”朱慈烺打量著老工匠白髮蒼蒼的頭顱,原以為這個老工匠至少有七十歲了呢,沒想到還不到六十。

“老人家年齡如此大,還幹得動嗎?”朱慈烺問。

“回殿下,小人年紀雖然大了,但力氣卻有的是,十斤的大錘掄不動,但三斤的小錘,一點都不比那些後生差。”老匠人挺了挺胸膛,說的頗為自豪。

火器廠不養閒人,如果他不能幹,早就被打發回家了。

朱慈烺點了點頭,對製造業來說,工匠越老經驗越豐富,就越是一個寶,這從前世裡很多工廠退休的老工人會被重新返聘,又或被其他工廠高薪搶走就可以知道,因此,這些老工匠必須被善待。

“褚憲章,你回頭統計一下,看在兵仗局幹滿三十年的工匠有多少人?照本宮的意思,從這個月開始,每人每月給他們漲半石米的工錢。以後照此執行,只要幹滿三十年,都要漲半石的工錢。”

聽到此言,老匠人們都是不敢相信,你看我我看你。

“還不快謝恩?”田守信笑。

“謝殿下。”

嘩啦啦全跪下了,有人甚至激動的流出了眼淚。

明朝匠戶的待遇一直都很低,不管是打鐵的鐵匠,還是熬鹽的鹽戶,每月除了吃飯的口糧之外,只給一點少的可憐的工資,逢到朝中大喜之日才可能會有微薄的賞賜,即使這些在兵仗局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工匠也不例外。別看他們有“正式工作”,但依然掙扎在貧困線上,隨便的一個小差錯,就能讓他們萬劫不復。

半石米雖然不多,但卻足以改善他們的生活。

同時也給了那些年輕工匠一些希望。

聽到皇太子要給工匠漲祿米,褚憲章吃了一驚,兵仗局工匠的工錢,可是很多人都沒有變過了,如今國庫內庫都是空虛,現在漲工錢實在是有點不合時宜,不過皇太子既然說了,他也不敢反對,躬身道:“奴婢遵命。”

幸好只是針對三十年工齡的老工匠,如果是全員漲薪,他兵仗局還真是承受不住。

齊寧臉有喜色,他是掌廠太監,對工匠們悽慘生活最是瞭解,加上他本就出身窮苦,皇太子給老工匠們漲工錢,他比老匠人們還要喜悅,但想到褚公公剛才的話,他一下就又蔫了。

朱慈烺大聲道:“諸位老人家,你們世世代代為我大明製造火器,為朝廷立了大功。沒有你們,我大明將士就沒有可使用的火器,如今外有建虜,內有流賊,正是需要你們加大力氣,為朝廷製造更好更強的火器之時,本宮在此宣佈,只要你們兢兢業業,為朝廷造出好火器,本宮絕不會吝嗇賞賜。給你們漲半石祿米只是第一步,等到了明年,朝廷收入增加了,我還會給大家漲工錢!!”

譁。

老匠人們一個比一個激動,眼淚嘩嘩的。

“謝殿下。”

“我等一定造出好火器。”

在大明朝,工匠的地位如同僕役一樣,屬於底層的底層,沒想到皇太子會對他們如此看重。不但親自講話,還給他們漲了工錢。

等匠人們平靜下來,朱慈烺抬手笑:“都起來吧,我有事情要向你們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