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只為清名(第2/2頁)
章節報錯
玄武門之變時,唐太宗李世民控制了軍隊和皇宮,殺了建成和元吉,使唐高祖成了空頭皇帝,最後不得不禪位。光時亨此言,就是把朱慈烺比作李世民,認為朱慈烺控制京營兵權之後,崇禎皇位就有被架空的危險。
“二愣子!”
這是朱慈烺對光時亨最直接的判斷。
所謂疏不間親,古往今來,離間計只能離間朋友、兄弟,但很少能離間到父子的,但光時亨此言,卻是在離間父子了,而且是光明正大的離間,古往今來,光時亨也算是第一人了。
縱使唐高祖和唐太宗在朝,估計也不能容他。
崇禎臉色立刻就變了,砰的站起來:“光時亨胡說八道,給朕拉下去,杖……二十!”
兩名大漢將軍,也就是錦衣衛的“儀仗隊”衝上來,拖著光時亨就把殿下走。
“臣一片忠心,九死不悔!哈哈哈哈……”
光時亨哈哈大笑,在他看來,被皇上廷杖是一件無比光榮的事情,他時時刻刻都在盼著呢。
除了光時亨,朱慈烺看到,還有幾個言官在躍躍欲試。
朱慈烺忽然明白,為什麼崇禎在崇禎十七年明明想南遷,卻不能南遷,甚至不能讓太子南巡,因為朝臣中有太多的“光時亨”了,光時亨只是這些人的代表,而這些人是天下讀書人的代表,為了“清名”,為了能跟海瑞一樣的流芳青史,很多二愣子的言官,以衝撞皇帝、衝撞皇權為榮,到最後,已經完全走火入魔,根本不顧國家利益了。
有時候明明皇帝是對的,他們也要衝上來雞蛋裡挑石頭。
而皇帝非常不敢責罰他們,反而要獎賞他們。
而隨著時間的延長,這種關係越來越畸形。
所以光時亨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衝出來,當面離間太子和皇帝的關係。
“還有誰反對!?”
崇禎也是怒了,站在龍椅前大聲的喝。
沒有人了。
那些蠢蠢欲動的言官也看出來了,光時亨是廷杖二十,如果他們再站出來,恐怕就是革職下獄,甚至是斬首了。
流芳青史雖然重要,但保全性命更重要。
那幾個躍躍欲試的言官相互一看,都退縮了。
朱慈烺撫軍京營的事,算是確定了。
但京營的事,還沒有結束。
朱慈烺眼尾的餘光瞟向陳新甲。
陳新甲先是愣,不明白太子的意思,但是當太子看向成國公朱純臣的時候,他立刻明白太子的意思了,於是他再一次的越隊而出:“陛下,京營如此糜爛,兵部有失察之責,請陛下降罪。”
將整個朝堂的焦點,再次拉回正軌。
崇禎板著臉:“兵部確實有罪,但最有罪的卻不是兵部!”
朱純臣和徐允禎都嚇的一哆嗦,知道是躲不過了,兩人趕緊出列跪倒在地:“臣有罪!”
崇禎卻看也不看他們,目視朝臣,聲音冷冷地說:“襄城伯總督京營時,京營還英姿矯健,令行禁止,但十年過去,京營卻已經完全不堪一用,到今日,十二萬的兵額,竟然連六萬人都不到,這些年,朕給京營每年百萬的軍餉,都到哪裡去了?!”
“朱純臣徐允禎,枉為國公,尸位素餐,辜負聖恩,臣彈劾。”
皇帝的話像是號令,很多看不慣朱純臣徐允禎的言官,立刻跳出來彈劾。
“臣附議,朱純臣徐允禎誤國誤民,該殺!”
“臣附議!”
“臣附議!”
殿堂中一下就站了許多人。
就像是一群聞到了血腥的餓,狼,恨不得將朱純臣和徐允禎生撕活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