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默契,早就無言之中。

只是不知道為何,他們雖然心中有了決定,但猶豫卻一直都存在。

兩人都優越,但明白,有事情不是猶豫就有答案了。

“可能這就是……

皇權吧。”

……

三天之後,斜谷。

從咸陽前往漢中,主要有三條路,斜谷,岐山和故道!

三條路都可以通往漢中,溝通兩地的百姓和經濟,也讓漢中肥沃的土地可以供養整個天下。

大秦時期,皇城咸陽周邊就是內史,也可以稱之為內史郡,或者關內。

內史和漢中,連線的道路就只有這三條。

岐山是王遠前世最熟悉的道路,因為《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六出岐山的典故,說的就是這裡的岐山,岐山的路況也是最好。

別說是幾百人了,恐怕就是幾十萬大軍,也不在話下。

但走岐山有一個很致命的問題,那就是需要繞路隴西郡,需要來到蒙恬的眼皮子底下。

對於王遠來說,這樣走的危險程度實在太高了,前世蒙恬就曾經因為秦始皇的遺詔,而跟隨扶蘇自殺。

可以說,這就是一個大秦死忠!

現在看到自己帶著那麼兵馬,肯定會帶兵出現攔截。

尤其是現在匈奴遠遁草原深處,長城邊防壓力驟減。

在這種情況下,基本沒有任何一股力量可以阻止蒙恬。

三十萬長城雲中駐軍,在岐山中,追上自己等人簡直不要太輕鬆。

而故道雖然比不上岐山,但也算是一條大路,同樣存在被追上的危險。

可以說,斜陽是三條路中,最崎嶇陡峭的路徑了。

但這也是它最大的優勢,不會被大軍從後方追上,而王遠要的就是這個結果。

斜谷不適合大軍遷移,但對於王遠身邊這些人來說,已經足夠了。

就算被追上,也不過是小股部隊,存在著周旋的可能性。

此時的斜谷內,王遠帶著一支數百米的隊伍,正在慢慢前進。

雖然主要人員只有十多個,但王家這些年來的積累,卻不是一個可以小數目。

王家的鉅額財富,現在全都成為了王遠的造反資本。

雖然他真心不想造反,但現在的情況已經由不得他了。

而且還有一些重泉縣的百姓,因為要離開,所以在離開的時候,王遠還派人去重泉縣。

不求別的,只希望自己這些年準備的家當,可以帶走一點。

不然的話,實在是太虧了,努力差不多四年。

系統給的寶貝被趙正拿走,重泉縣這個根據地也要捨棄,可以說是虧到連底褲都沒有了。

然而王遠滿懷期待,等到的卻是一個讓他愣神了好久的結果。

那就是重泉縣遷移了,在東巡開始之前,就已經遷移到了漢中。

他的所有產業,全都被轉移到了漢中!

原本的重泉縣,只剩下一個空殼子,以及數十人,在等著自己回來。

“王縣令,這是你曾經讓我們打造的東西。”

明叔就是留下等王遠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