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六國的障礙!(第2/3頁)
章節報錯
說到這裡,馮去疾停頓,面露猶豫,得到嬴政點頭之後,才繼續道:
“為六國的叛軍,提供造反的底蘊和實力!”
“雖然推廣紅薯的本意,是想要讓天下百姓都可以溫飽,但凡事都有兩面性,這同樣也可能會導致六國貴族的勢力極度膨脹!”
“以上就是臣的第二個疑問。”
“現在的大秦,強行推廣紅薯,未必是利大於弊。”
說完之後,馮去疾低頭退後。
而嬴政站在原地,眉頭緊皺,也很罕見地陷入了為難。
雖然馮去疾這番話僅僅只是一家之言,都是猜測,但也有幾分道理。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秦國剛剛統一天下才不到十年,對天下的掌控力還遠遠未夠。
對於這一點,嬴政其實比朝廷之內所有人都要清楚,也嘗試過很多的努力。
前些年,他曾經多次出行,祭拜四方,泰山封禪。
所為的,不就是讓天下人看到自己這個秦始皇?
知曉自己是這個天下的帝皇,承認大秦是一個完整的國家,而是分裂的七國嗎?
自從炎黃舉起,在這裡土地建立華夏族以來,這片大地就從來沒有統一過。
無論是商,還是周,都不過是奴隸制的部落叢集而已。
唯有大秦統一了這片浩瀚河山!
這是空前的壯舉,但同樣也是最困難的挑戰!
為了給這片大地播撒下統一的種子,嬴政辛苦半生,竭盡餘力想要把這片破碎山河拼湊在一起。
而效果也顯著,最起碼現在天下已經車同軌,書同文,行同禮。
在很多時候,史書上寥寥數個字,背後攜帶的,都是難以言喻的艱難。
雖然有所誇張,但嬴政自問,自己真的很可能是大秦七百多年曆史中,最為負責的君王了。
“諸位,對於馮相之言,你們可有什麼意見?”
嬴政抬頭,詢問眾人。
什麼意見?
眾人目光交錯,皆是帶著凝重。
馮去疾雖然說了很多話,但其實問題的本質並不複雜。
就是要削弱六國貴族,才能推廣紅薯。
不然的話,很可能就適得其反,使得六國反派勢力增強。
可問題就是,六國貴族還如何削弱?
在這個時代,雖然奴隸制的禮樂已經崩潰,但春秋禮法還在,四書五經也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