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婚後篇——何事秋風悲畫扇(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說到此處,她不由得戛然而止,心似乎被什麼東西刺痛了一下,悽悽道:“這麼多年的戰亂,大師姐,她,她是不是也已經不在了……”
喬錦月低下頭,黯然道:“大師姐已經離世多年了,仲懷和師姐在一場大火中沒能逃離,雙雙葬身火海……”
顧安笙亦道:“紅袖和仲懷是一塊去的,雖然他們都不在了,但至少他們死在了一起,從此以後也沒有什麼再能把他們分開了。”
夏漫瑩嘆了口氣,幽幽道:“還記得那個時候,我們和他們兩個,真的宛若神仙眷侶一樣,如今戰亂已平,我們都成了家,有了兒女,只有他們……”
高海辰垂下了眼,不禁慨然:“還記得那你封箱的時候,他們兩個合唱了一出《梁祝》,卻不想,他們的結局竟真的成了梁祝。不過也好,至少他們死在了一起,最終也沒有分開……”
恍然間,整個房間似乎被一種悲傷的氛圍包裹,想起逝去的人兒,四個人都陷入到了黯然的沉默之中。
頃刻,喬錦月為了調整這悲傷的氣氛,吸了口氣,復又說道:“好啦,不說那些傷心的事了。”
“六師姐,海辰,你們兩個一別天津十四年,這一次回來有什麼打算,日後你們都不會再走了嗎?”
高海辰說道:“原本我們是想在奉城安居,但是奉城已經沒有親人了。你們是我們在這個世上唯一的牽掛,我們便想著回到津城安居,留在你們身邊,以後都不會再走了。”
“那真是太好了。”喬錦月欣然道:“十幾年了,戰爭過後,從前的人都不在了。如若我們幾個還能在一起,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顧安笙又問道:“那你們兩個在津城,打算做什麼?我們的文湘戲社現在正紅火,如果你們願意,也可以重入梨園,繼續登臺。”
夏漫瑩與高海辰對視一眼,搖搖頭,淡然而言:“不必了,我們已經告別戲臺多年,如今長了年歲,怕是也無法再重新登臺唱戲了。”
“我和海辰只想帶著逸凡過簡單幸福的生活,從前我們在奉城開了一家餐館,如今我們也想在天津開一家餐館,靠廚藝為生。”
顧安笙點頭:“也好,這樣平淡的生活,也正如你二人所願。你們要開餐館,我和月兒也會全力的支援你們。”
高海辰亦點頭:“能有妻有子,有良友相伴,過著這樣安逸平凡的生活,便是我們的一生所願了。”
“安逸,平凡。”喬錦月若有所思:“你們給兒子取名為逸凡,便是為了許下這樣一個心願吧。”
夏漫瑩點點頭道:“戰亂的時候,我們經歷了山河破碎,親朋離散。如今大局已定,天下太平,我只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過好安逸、平凡的一世,不要像我們當年一樣,飽受艱辛。”
喬錦月說:“如此甚好,這也是我和安笙的願望。我們都是從烽火亂世中過來的,如今大局已定,我們只希望往後餘生,能夠平淡幸福。”
夏漫瑩又問:“那你呢,小七,你給女兒取名顧念之,又是何意?是你在顧念安笙,還是安笙在顧念你,亦或是你們相互顧念?”
喬錦月揚起了一抹悠揚的笑意,深沉而言:“或許是我們在相互顧念,又或許是顧念那些逝去的親人,也或許是顧念曾經年少時的情意綿綿。念之,便是留一個一生的念想吧。”
夏漫瑩吸了口氣,深深說著:“心中有念想之人,都值得愛與被愛。”
她頓了頓,又問:“看念之的年歲,大概是你們過了三十歲之後生的孩子吧,你們就打算生這一個孩子嗎?”
“念之長大後,你們希望念之在文湘戲社學藝,還是怎麼樣?”
顧安笙又說:“抗戰結束後,我和月兒在津城重逢已經年過三十了。”
“成婚後,我們就只有念之一個女兒,我們如今年歲大了,也不能再生孩子了。這一生,便只一心一意傾注在唸之這一個女兒身上。”
喬錦月補充:“念之是我們唯一的孩子,倒是繼承了我與安笙在戲曲上的天賦。”
“如若她長大後願意,我們想讓她學京戲,繼承文湘戲社,發揚傳統文化。”
高海辰讚歎:“這樣真好,念之有你們的天賦,又能繼承你們的心願,這真是再好不過了。”
顧安笙亦說:“是呀,這樣簡單而平淡,就是我們這一生的心願了。”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晌午,喬錦月看了看天色,說道:“差一點忘了,六師姐,海辰,這都已經到了晌午了,你們一早趕來,還沒吃飯吧。我們帶上孩子,先出去吃一點東西吧。”
夏漫瑩與高海辰相視一笑,對喬錦月說道:“不必出去吃了,這些年我們開餐館,我和海辰的廚藝已經出神入化了。你們這裡要是有食材,就讓我們倆給你們做飯吧。”
“真的嗎?”喬錦月欣然道:“想不到曾經的梨園弟子,竟然學得了一手廚藝。我也想嚐嚐你們的手藝呢,快隨我們來吧。”
“好。”
四個人一同起身,走向了廚房。
年歲漸長,舊歲光陰已不在,但若如此歲月靜好,安逸平凡,亦圓了畢生的心願。
從此後,再無顛沛流離,再無風雨飄零。往後餘生,皆是喜樂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