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第一個上場的是張君瑞,隨著報幕聲落,顧安笙翩翩走到臺前,唱道:“揚鞭催馬長安往,春愁壓得碧蹄忙。風雲未遂平生望,書劍飄零走四方。行來不覺黃河上,怎不喜壞少年郎!”

北平順德劇院的看客,有認識顧安笙的,也有不知道顧安笙的。

熟知他的,自然極愛他的表演,不熟知他的,也為那渾厚的唱腔深深陶醉。

顧安笙已不是第一次在臺上唱京戲,有了前兩次的經驗,這一次自然不會再緊張。

就如同在文周社說相聲一樣,波瀾不驚,颱風穩重。

“這公子長得真是俊俏,要是報幕的不說,還真看不出來他不是本門唱戲的,這麼一看,與正宗的戲角兒別無二致!”

“哎呀,你們北平本地的人可能不知道。他在我們天津可是文周社的相聲名角兒呢,不僅相聲說得好,戲唱得也好呢!”

“去年封箱能見顧二爺唱《牡丹亭》已經是人生大幸了,今天還能親眼看到顧二爺唱《西廂記》,從天津到北平再奔波也值了!”

臺下看客所云紛紛,皆是讚美之詞。

顧安笙的唱詞結束,喬錦月邁著臺步緩緩走上臺,唱道:“亂愁多怎禁得水流花放?閒將這《木蘭詞》教與歡郎。那木蘭當戶織停梭惆悵,也只為居亂世身是紅妝。”

這二人是第三次合作唱戲了,有了第一次的生澀與第二次的磨練,這一次自然水到渠成,唱腔合的天衣無縫,動作搭配的也無不銜接。

彷彿就是戲文中走出,佳偶天成的張君瑞與崔鶯鶯。

“這位姑娘是誰,這崔鶯鶯挺漂亮的,她就是剛才報幕的說的那個湘夢園的名角兒嗎?”

“對,她是天津湘夢園的戲角兒,叫喬錦月,她的師父更是天津鼎鼎有名的戲角兒陳頌嫻。喬姑娘今年也不過二十歲,年紀輕輕就已經把能京戲唱得這麼精妙絕倫了,當真是天才!”

“是啊,喬姑娘之前就和顧公子合作過《牡丹亭》,他們兩個的戲,總是有一種說不出的默契,我就愛看他們兩個一起!”

喬錦月與顧安笙聽到了臺下看客說的話,如今的他們已經不同於之前彼此心許卻又未說出口的時候了。

戲中是金童玉女,戲外更是才子佳人。一對有情人,心裡滿滿的歡欣甜蜜。

喬錦月唱畢,下一個出場的就是胡仲懷了,他以俏皮的神姿走上臺,口中道:“老夫人治家多嚴謹,非召喚誰敢輒入中門?你既讀聖賢書應知分寸,豈不聞男女間授受不親!幸而是紅娘我不來責問,老夫人知道了其罪非輕哪!”

這小紅娘一出場便驚豔四座,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哇,好俏皮的小紅娘啊!這姑娘真驚豔!”

“哈哈哈,什麼姑娘啊,人家可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公子,他叫胡仲懷,是文周社班主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