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古拉看了看我,說道:“怎麼,有什麼不對的嗎,還是說陳先生也是佛教徒?”

我搖了搖頭。“不,我不信宗教的。”

打更人雖然和本土的道教有很大的聯絡,比如秘典上的符咒大都出自道門體系,但從嚴格意義上講,打更人卻並不屬於道教,和那些道士是有區別。

這一點我很早就提過,打更起源於上古時期的一種巫術,打更人最早是以巫師的形象出現,因而相較於道士、風水師屬於一個特殊的獨立體系。

德古拉沉默了片刻。

“陳先生既然不信宗教,那為什麼會對這種東西感興趣?”

我想了想,這個高鼻子老外雖然看上去挺平易近人,但我這畢竟是和他初次見面,之前那一百零八個嬰兒的事還是不宜和他提起。

於是我撓了撓頭說道:“哦,是這樣,我雖然不信宗教,但是我這人對古玩很感興趣,我就是覺得這個金身塑像看上去挺有意思的。

你看哈,這明明是個娃娃的造型,但他卻有四隻手四肢腳,腦袋上長角,背上還有翅膀。

教授,您學識淵博,可知道這塑像到底是個什麼妖怪?”

德古拉聽後哈哈一笑。

“陳先生,這個塑像雖然看著怪異,但他可不是什麼妖怪呀。

這是一個抽象的佛教形象,為佛家八部天龍之一的迦樓羅。”

我也是在後來才知道,德古拉所說的這個迦樓羅和阿修羅一樣,都屬於神道怪物。

八部天龍分別指的是: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洛迦。

對於佛教不太瞭解的人可能覺得這個概念有些抽象,那我就舉一個比較貼切的例子。

金庸曾寫過一本名為《天龍八部》的武俠,其靈感就來源於這八種神道怪物,只不過他的書裡並沒有真實出現這些邪神,而是以他們的特點暗喻了八種人格。

比如天眾在邪神中屬於領袖,因而對應的就是書中丐幫幫主蕭峰。龍眾為四靈之一,指的是段譽。夜叉為暴戾的惡鬼,指四大惡人。乾達婆為香神,主要負責尋香,嗅香,指代阿朱。迦樓羅又名金翅大鵬鳥,指代鳩摩智,緊那羅為奏樂的樂神,善歌舞,指代阿紫。摩呼羅迦為大蟒蛇神,有蛇身人首的形象,指代虛竹。

而我們前文中一直提及的阿修羅,指的則是慕容復。

對天龍八部有了解的人,可以將書中人物性格與之對應起來,大概就能想象得到這八種神道怪物的形象了。

一年前楊石曾告訴我,那些看似怪異的泥巴小人其實是一種替身傀儡,我當時便覺得那種小人是因替身術而特別設計出的形象,現在看來,應該不是。

小人本身並無什麼特殊含義,如德古拉教授所說,那就是一個普通的迦樓羅的形象,在有佛廟的地方几乎都可以見到。

想明白了這些之後,我便將那個迦樓羅的塑像又放了回去,但是這個德古拉教授很是喜歡給人說教,我剛才就問了一句,他是直接跟我講了大半天。

甚至把一些我從未聽過的佛門典故都講出來了,要不是僕人提醒菜要涼了,他可能還要跟我侃個半小時。

在我看來,像德古拉這種人當教授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他喜歡鑽研又喜歡跟人講學。

我唯一沒太看明白的是,他這一個土生土長的西方人,不信基督,居然篤信佛教,這實在是有些奇怪。

但考慮到宗教上的信仰屬於一個較為敏感的話題,之後我便也沒有多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