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歷經物轉星移的他們回來了,他們老了,就先著腿腳利索的孩子們到李家莊子去找姑姑……

覃紅星見到了舅舅們,彼此尚未開口,卻都淚流滿面。梅氏兄弟兩人都老了,但是看得出體格依然健碩,說話聲音洪亮,舉止富有紳士風度,只是他們的頭髮全白了。但是他們的記憶力,卻讓晚輩都歎服。覃紅星向舅舅們訴說她來到這個家中所見所經的種種艱辛。她說著說著,就會聽到舅舅提醒道:

“孩子,這個你剛才已經說過了!”

眾人聽了就愕然回想,卻發現記不大清楚了。

梅氏兄弟二人和一起歸來的晚輩們坐在門房裡,聽著覃紅星訴說的種種難處,都唏噓不已……聽覃紅星訴完苦,過了許久,梅氏兄弟提出要看看李家大院內情形。覃紅星聽了,搓搓手,說:

“舅舅,後面已經不成樣子了,我當年來的時候就破爛不堪了,這些年日曬風吹,野草蔓生,更是破敗不堪,還看嗎?”

“……”兩位老人點點頭。

進入大院內,看到殘存的破瓦斷磚,梅寒指著前面一處殘破的屋子對晚輩們說:

“這裡,這裡,我進去過,當年你們姑姑出嫁時,我來送的。當年李家老太爺、老太太都健在,我就在這裡和老太爺、老太太敘話……唉,那情形彷彿就在剛剛的昨天啊!”

“哦,現在被毀成這樣了!可惜!可惜……這麼龐大的古厝!”梅韻惋惜道。

“看,那裡應該就是你姑姑一房所在的地方了,當年我沒進去,按規矩我只是在門外看了看……”

“一點兒都看不出以前是像樣住所的樣子了!”梅梓驚訝的感慨道。

在院裡轉了一圈,他們又回到大門處的門房裡。梅寒感慨萬千的訴說這些年離別後的家常,尤其是父親對妹妹的掛念。

從前的梅家雖然一向勢大,卻人丁稀少。梅世青作為梅家的獨子,自幼竟比其姐妹更嬌生慣養,成了奇葩一個。他擅長吃喝玩樂,不諳也不屑於為官處事之道。養蛐蛐,鬥蟈蟈,求佳餚,品美味,作詩賦詞,看戲聽曲,這些事,即使是在他成年後這些還是生活的主要內容。眼看兒子指望不上,為了家族繁榮昌盛,梅老太爺就給獨生兒子娶一個妻又一群妾。但是娶進門的女人,梅世青沒一個放在心上的。他的大小夫人們,除了吃飯、睡覺、梳妝粉飾外,大部分時間就是相互詆譭,彼此間口水橫飛不斷。

祖父雖然為了傳宗接代給父親梅世青娶了一個又一個的妻妾,但是梅家兒女卻還是寡少,梅寒這一代只有三人。為此,僅有寥寥幾位孫輩的祖父常罵兒媳婦們道:

“娶回一群不下蛋的雞,終日吵吵嚷嚷,有什麼用!”

兒媳婦聽到老太爺的罵聲都翻白眼,不敢頂嘴,就把賬都算到梅世青頭上。然而梅世青並不理會她們的責怪,照舊行樂耍玩。於是眾女人只好繼續過她們之間相互鬥嘴爭氣的日子。

等到梅老太爺去世時,梅世青雖是妻妾一群,卻孩子幾個。妻妾們一天到晚閒來無事,照舊爭長鬥短,吵吵鬧鬧,沒了老太爺壓制,愈演愈烈,就累及到幾個孩子。女人們的爭鬥讓幾個孩子不勝驚恐又不勝其煩。他們長大後就忍不住埋怨父親,娶這麼多女人回來,鬧得家裡一天不得安生。但是父親不做任何爭辯,照舊不誤他的吃喝玩樂的生活。

父親梅世青雖然不管國事、無心家事,卻很寵兒女。不過他寵的方式比較特別,不是鼓勵孩子們學習琴棋書畫、唸詩書歌賦,也不是教導他們深諳世道、修身齊家,而是慫恿他們一個個上天入地的任性作。用他的話說,人,要盡興的活著!他是他們瀟灑生活的堅定的支持者。但是兒女大了,他們卻偏偏偏離了父親隨波逐流的盡情玩樂的生活套路,竟然都繼承了祖父諳於世事的衣缽,甚至有點兒爭強好勝而又深謀遠慮。父親對兒女凡事認真的活法直搖頭,卻也不多幹涉。所以每每兒女們認真累了,就來找父親,聽父親笑呵呵的說除了吃喝凡事都無所謂的稀泥,就心胸頓時又開闊無邊了……

兒子想成就一番事業,梅世青就給他尋個官做。不過他鼓勵兒子要做得開心,一天到晚跟在兒子後邊嘮嘮叨叨的出滑稽好玩的主意。兒子雖無官架子,卻頗有官責,被父親玩耍的主意絮叨煩了,說請他去做好了,他卻又裝聾作啞。他對女兒如同兒子一樣對待,讓她想幹什麼就去幹什麼,斷然不會約束在家裡學習什麼三從四德。就連女兒選丈夫,也任由其自己做主。他給女兒出主意,讓她女扮男裝出去自己去考察、選擇……

梅家兄弟還記得,當年父親無兒女的妻妾們無不鄙視他們幾個孩子:一個個的,男不男,女不女,官不官,民不民,無大無小,無尊無卑,還說離家留洋就留洋走了……大哥梅寒在梅爵出嫁一年後就辭官出國了。大哥走後,二哥在大哥的帶動下也瀟灑而去……後來兄弟二人在外幾經輾轉努力,各自有了自己的新天地,就稟明老父親:他們已不打算再回國了。

兒女各有了自己的主見,都走了……梅世青見家裡兒女都跑了,加之當地不太平,他也跑了,帶著妻妾們。他先去了香港,後從香港輾轉到了英國,一直在英國居住。定居國外,他不但不熱心是非名利,就連熱衷的玩趣也漸漸淡了,轉而只求一家人能平平安安。他並不擔心兒子們,只是非常記掛女兒,畢竟當年女兒離開家去李家探望情況時,李家已經是人亡家破的局面。他想著帶著女兒一起走,但是卻沒等到她,就打算他日再聚不遲。到了國外安定後,他雖然不斷的找女兒,但是卻找不到一點兒關於女兒的音信,只能囑咐兒子們繼續找她,囑咐他們找到後好好照看她,最後遺憾而去……父親暮年對兒女的評價是:只希望你們盡興活著,結果是你們只是盡心活著。兩個兒子聽了笑著調侃父親:你娶了那麼多大小太太在家裡。她們一天爭爭鬥鬥、鑼鼓喧天的,我們能盡興嗎?

雖然大哥梅寒人在義大利,二哥梅冷在英國,但是二人的聯絡卻很密切,彼此關照有加。只是他們一直都擔心留在國內的妹妹,而在聽父親說了李家的變故後,甚是擔憂,卻再也沒能聯絡到妹妹……

按照父親的遺願,兄弟二人盡所能的找妹妹,卻是怎麼也聯絡不到,想盡了辦法,但是卻都無法聯絡到,寫了很多書信,也投石沉海,遙無迴音。他們屢次想親自回來找妹妹,但是由於不通航,一直無法回來。

多年後,經過幾度曲折,兄弟二人由出走的青年到暮年,終於回來了。但是他們感慨遺憾沒能如願見到妹妹的面。聽到外甥媳婦訴說妹妹生活的艱辛,他們更是感嘆遺憾不已,他們覺得很是愧疚,既愧對老父親的囑託,更愧對妹妹。尤其聽到外甥媳婦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講述自己的婆婆一段時期裡如何在李家莊子受盡人的冷眼白氣,甚至因為他們寄來的書信被關進監獄,兄弟二人連連嘆息頓足。妹妹是梅家的掌上明珠,可是留在國內受盡了苦楚,日子過得連衣食都不保,油盡燈枯,死得又是何其淒涼。他們覺得很對不起妹妹,他們不僅沒能幫到她,還因為他們的緣故被鞭打甚至進監獄。她是他們在國內唯一的牽掛,可是卻連她的最後一面都沒見到,他們連連頓足啼息如何向父親交代……

要離開時,梅氏兄弟二人站在妹妹生活的殘破院落裡,鄭重的宣佈:

“把虧欠妹妹的,盡所能的補在你們身上。不能讓她走了,還放不下心。也希望這樣做,能讓父親把心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