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和主材的配量與用量,都要嚴格掌控,做到微毫不差,等到用膳的時候,為師給你幾本配方集冊,你一邊吃一邊背,一日三餐的時間,十來天就能全背下來了。”

“好……”

風倚鸞心想,百里師父這是真的要抓緊時間,連吃飯都不肯放過自己啊。

但這也沒什麼,還好不是要求在進餐之前先背後吃,背不完不許吃飯,那樣的話,就未免有些太殘酷了。

百里燃山講完這十幾種材料,又取出一隻樣式奇特的器物,上半部分是一個圓形的容器,容器的蓋子上面頂著一個拳頭一般大的空心圓球;

掀開蓋子,裡面有一隻搗藥錘模樣的圓形錘頭,下半部分是七層篩網漏斗,在篩網漏斗下面又連著一個茶杯狀的黑色圓肚容器,在最下層,則是一隻精巧的小爐子。

“這是什麼?”風倚鸞好奇道。

“此物是為師自創的研磨器,不久前才製成的,名叫【小磨盅】,能把研磨材料的所有工序集為一體,研磨、過濾、水飛、烘製,一氣呵成。”百里燃山頗有自豪之色,指著茶杯狀的黑色圓肚容器說:“最後,把磨製好的材料從這裡面倒出來,就可以直接用於鍛造了,能省五六個人工和兩三天的時間。”

“好精巧的器具!”風倚鸞又聽百里燃山詳細講說了一遍,才知道,要把材料熔鍛入鐵料中,肯定不能直接用錘頭敲進去,必須先把材料磨成極細的粉,要比女子敷面的粉還要更細,若是植物類的材料,就必須烘焙透徹再研磨。

磨成粉之後,這才是第一步,接下來要過篩、層層過篩,把略大的顆粒和雜質篩掉,在這之後,還至少要在水中水飛三次,也就是用淨水洗滌這些極細的粉末,最後再脫水、烘乾。

這樣一套研磨的工序下來,最少得五六個學徒,花費三天時間才能完成。

最後的成品可能只是小小的一盅粉末。

“這也是因為,為師實在太閒,煉器坊中的人太少、太冷清,連幫工的小學童都沒有,所以,人生寂寞才出創意啊。”百里燃山自嘆自憐地感慨道。

感慨一番之後,百里燃山告訴風倚鸞這小磨盅的使用方法。

“很簡單,把頂部的蓋子開啟,把材料放進去,把蓋子扣緊,就好了。”

“這樣就好了?”

“哦,還需要在蓋子頂部的圓球內放入一枚靈石。”百里燃山說著,用手指在圓球側面輕輕按了一下,空心圓球緩緩轉開,裡面有一個納靈槽。

把靈石放在其中,扣好,再旋動頂蓋上的機關,小磨盅便自行轉動起來,發出了蜂鳴一般的嗡嗡聲。

“用的時候小心一些,為師手中目前只有這一隻,若弄壞了,你就得自己動手研磨材料了啊。”

風倚鸞點點頭,用新奇的目光看著這隻小磨盅,不多時,便只見磨細的材料粉末落入了第一層篩網漏斗,之後層層過濾,再經水飛、小爐火自動點燃、烘乾,只用了半柱香左右的時間,第一盅粉末完成。

風倚鸞小心翼翼地把茶杯狀的黑色圓肚容器從固定活釦上取下來,移出,把制好的粉末倒入一個瓷盞中,淨化過小磨盅之後,開始研磨第二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