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基礎(第2/2頁)
章節報錯
“我在。”
船艙裡傳來了文特森的聲音。
露西婭直接進了船艙,克萊爾也隨即進了船艙。
在船艙內,擺放著一張十多尺長的桌子,桌上,赫然是一副“3D地圖”的加長版。
地圖的一頭,就是羅德曼八島,以及魯爾行省大陸的一個角落。
而從地圖中已完成的部分海底看來,就是這兩天,“貿易公司001號”行走於其上的“羅麗莎航線”海底山脈。
蜿蜿蜒蜒的海底山脈,從魯爾行省東部伊始,一直伸向未知的大海深處。
只是,這原本由羅麗莎和文特森口述的“羅麗莎航線”,變成了“3D地圖”之後,一切就變得非常直觀。
當然,最重要的是,有了這個“3D地圖”,航行就不會出錯。
“羅麗莎航線”所在的海底山脈,並非只是一條山脈,它還有無數的支脈,這些支線山脈延伸往各個方向。
如果有人想要沿著海底山脈前行,非常容易誤入支線山脈,那將越行越遠,最終甚至可能迷失在大海深處。
這種錯誤無法避免,有些時候,就算是沿著海底山脈的主脈前進,在某些海域,也會出現上百尺甚至數百尺深的海底,而倘若此時邊上有一條支脈的海底並不算深,那就極有可能讓人誤入歧途。
一旦進入深水區,面對巨型和超巨型的海獸,再大的船隻也是凶多吉少。
至於這唯一的一條安全通道,也就是海底山脈的主脈,目前只有羅麗莎掌握。
當然,此刻,從空中俯瞰整個海面的露西婭,結合羅麗莎前進的方向,讓她也能看清這條海底山脈的主脈大致走向。
這也是克萊爾將這個重要的工作交給露西婭的原因。
相比較於羅麗莎的“海域超聲波”,露西婭飛得高,看得更遠,也就讓製作“3D地圖”的工作變得更簡單。
至於文特森在製作“3D地圖”中的作用,則主要在於利用儀器定位、定向。
在將大約兩千公里長的航線,濃縮到這四米左右長度的“3D地圖”當中,已經無所謂非常高的精確度,只要能讓人大致判斷航行在主脈上,而不是誤入支脈就行。
利用“3D地圖”,再結合這個世界已有的,類似於六分儀的“航海儀”,以及“磁針”,就算沒有羅麗莎的引航,此後也能確保船隻往來於羅德曼群島和娜迦島國,而不至於迷失在大海深處。
這才是克萊爾寧願在海上的淺水區拋錨,也不願意夜晚前行的用意,他需要弄出這個航線的完整“3D地圖”,為未來的海上貿易打下基礎。
羅麗莎絕無僅有,露西婭也獨此一家,她們可以用在開拓航線之上,但絕不可能用於日常的貿易。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克萊爾在管家大人數次強烈反對的情況下,依舊堅持親自出海。
不過,此次親自出海,也讓克萊爾另有收穫。
由於“航海儀”和“磁針”、海平線等等的存在,讓克萊爾基本確定,這個世界,和他之前的世界一樣,位於一個星球之上。
“航海儀”的工作原理,和之前世界的六分儀有些相似,它是利用白天的太陽角度,以及夜晚的星星角度,大致確定船隻所在的位置。
用克萊爾之前那個世界的專業術語來說,其實這個星球也存在經度和維度。
而“磁針”的存在,更說明這個星球擁有南北極,存在磁場,進而說明這個世界也可能存在電場。
至於海平線,克萊爾目測之後,感覺這個星球的海平線,比地球的海平線距離要長,這也讓克萊爾有個初步的推斷,這個星球的體積,可能要遠遠大於地球。
這些,都是克萊爾親自遠航的收穫。
在他看來,他這次遠航,就是要打下一個基礎,未來的大航海時代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