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未來十五年的最佳攝影(第2/2頁)
章節報錯
搞定最難的一個鏡頭,劇組在小鎮裡面的外景拍攝變得順利起來,儘管街道上時不時就會響起墨菲透過擴音器放大的喊聲,不過拍攝都在按照計劃進行。
不得不說,詹姆斯弗蘭科這幾年的進步非常大,他就像是管無盡的牙膏,當以為已經擠到了極限,不會再出任何東西的時候,墨菲再次用力,然後他又會吐出一大截。
這位怪咖的演技,不比任何一個奧斯卡級別的男演員差。
至於查理茲塞隆,她之前拿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化妝和改變形象確實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演技也已經脫離了花瓶的階段,這個極其漂亮的角色,如果駕馭不好的話,肯定會被演成花瓶,她在拍攝中卻沒有給墨菲任何花瓶的感覺,把一個優雅又帶有瘋狂神經質的腹黑女演繹的淋漓盡致。
就算兩位主演有些地方發揮不盡如人意,墨菲也能給予足夠的指導。
拍攝過這麼多影片之後,他這個導演也積攢到了大量的實際經驗,用來教導演員的具體表演肯定不合格,但引導演員演出他需要的狀態,卻不是什麼難事。
當然,墨菲也知道自己不是墨鏡王,清楚導演對現場表演的影響相對有限,更多的東西,早在前期籌備的排演時,就跟詹姆斯弗蘭科和查理茲塞隆交流過了。
他的引導主要是基於兩方面,演員的表演和他想要的效果出現偏差,還有就像血色重逢一樣,突然來了靈感需要重新設計場景。
在絕大多數時候,導演的現場指導必須給靈感讓步。
在現場時,墨菲更多的是做好提示,像一個球隊教練一樣隨機應變。
經過排演和大量的拍攝,現在劇組全員已經調整到最好的狀態,不是所有人都是墨鏡王,在重複三到五遍之後,演員的注意力會開始分散,墨菲會盡量在演員感到疲憊前進入新的內容拍攝。
前期充分的排演讓劇組在此時省掉了很多麻煩。
拍攝現場即興的發揮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而這些即興的內容中屬於表演的那部分,能瞬間將演員變得魅力四射——看著那些燈光效果,道具置景和攝影器械,墨菲需要從身處其中的演員身上尋覓美妙的靈感。
拍攝之餘,墨菲也很注意讓劇組給詹姆斯弗蘭科和查理茲塞隆等演員營造個人空間。
好的導演總能考慮如何為演員儘可能爭取個人空間,那是一個盒子,演員把自己關起來完成塑造,增強信念。
在拍攝間隙或演員遭遇“角色牆”的時候,保證演員不受干擾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了劇組人員,墨菲還會限制演員方面的工作人員在劇組裡面的活動範圍。
移動的燈光器械,轉場的雜亂和噪音都會影響演員的注意力,現場總有不少閒來無事的工作人員,演員助理或經紀人呆在一邊,一旦有拍攝空隙,這些人就湊上來閒話家常,演員被裹挾著投入到無謂的消耗中,既沒有得到休息和放鬆,也沒有保持對角色的專注。
這時候墨菲的喊聲就會四處迴盪,通常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這種行為,可他確實需要給演員造一個盒子,進不進去是他自己的事,但劇組需要把盒子放在那裡。
另外一點,墨菲還要讓演員保持好自己的狀態,自從拍攝以來,詹姆斯弗蘭科和查理茲塞隆的狀態都在不斷提升,情緒也完全達到角色的要求,他必須讓兩個人延續這種情緒。
這方面,一是要靠演員自己,二是與導演的拍攝計劃有關。
在趕戲時,很多劇組會集中拍攝某一個角色的戲份,從而破壞演員情緒的延續,在這一場哭在下一場笑,極端的情緒變化在拍攝中實屬正常,但很少有演員能在短時間裡完成兩種情緒的成功演繹。
即便是奧斯卡影后影帝級別的演員,也是普普通通的人類,而不是情緒表達機器。
除非迫不得已的情況,墨菲才會打破演員在一場戲中連貫的狀態。
像《死侍》這樣的短平快拍攝電影倒也無所謂,演員不需要多麼有爆發力的表演,但《消失的愛人》不同,演員表演的一點點差別,可能就會影響到整個鏡頭所表達的效果。
在實際拍攝中,即便會拖慢整體進度,墨菲也會盡量照顧關聯場之間的拍攝順序,如果這種破壞情緒延續性的拍攝無可避——比如他需要集中拍攝發生在某一個房間某角色全部的單人鏡頭,然後再轉場——那他會盡可能讓演員在每場戲之間獲得十分鐘左右的個人時間。
整個2005年的一月份,劇組都待在了橘郡的這個小鎮上,鎮上的居民也很配合,紛紛在保羅威爾森的協議上面簽了字,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形象可以隨便出現在未來的電影中,這也為劇組省了一大筆請臨時演員的錢。
隨著拍攝的深入,更多的演員加入到了劇組,飾演尼克鄧恩學生情人的阿曼達塞弗裡德也來到了小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