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上古時期,人族與妖族飽受魔族的殺戮欺辱。人族幾大部族的領袖聯合妖族,經過漫長艱苦的戰爭,終於將魔族驅趕出中原大地,史稱——開天之戰。沒有了魔族的欺壓,人族和妖族終於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但好景不長,由於人性中慾望的驅使,人類中的幾個最大的部族之間開始了互相征伐,都想著要將別的部族吞併奴役,讓自己的部族成為整個中原唯一的主人。

幾大部族互相攻伐,歷時十三年。人族和妖族的人口急劇萎縮,當某一天各大部族終於意識到,如果繼續打下去,極可能人族和妖族將失去壓制魔族的力量。遂經過協商,按照當時各大部族殘餘的實力,將中原劃分為五塊區域,各方就此休戰。

經過一百多年的休養生息,其中的兩個大部族認為自己已經具備了打敗其他部族的實力,暗中協商,一同征伐其他三大部族,然後平分天下。又是經過了八年的戰爭,野心勃勃的兩大部族還是高看了自己的實力,被三大部族擊敗,部族的人口和土地被三族佔據。

或許是因為百年間接連兩次的大戰讓人妖兩族付出的代價過於慘烈,或許是因為三方制衡本就是世間最穩定的結構。近一千年間,中原大地安樂平和,三大部族之間僅有偶爾發生的小摩擦,經過漫長時間的發展,三大部族經過幾次制度的改革,改部族製為君主制,先後成立了國家。分別為中原西北部的大晏國、佔據東北部和中部大部分割槽域的大麴國和南部沿海的大曦國。

其中大麴國最是實力強大,且文化昌盛,以中原正統自居,稱大晏國為西蠻、大曦國為南夷,其輕蔑鄙視之意溢於言表。兩國自是不滿,但奈何其時大麴國勢熊力大,兩國也只好忍氣吞聲,只敢在心中暗罵詛咒。

大麴國第三位皇帝劉祺,雄才大略、文武兼備,在位前十年激勵民生、厲兵秣馬,同時聯絡大晏、大曦兩國,互相訂立盟約。十年後三國連手,再次將魔族殺得潰敗千里,一直將其全族驅趕至歸雁山脈以北的不毛荒原,並於歸雁山脈通往中原的四處山口處修建鎮北、鎮魔、定鼎、不歸四城。徹底斷絕了困擾中原幾千年的魔族之禍。

武功已絕頂,雄心勃發的劉祺又接連發布統一文字、改良造紙術、建造書院等一系列文治改革,並於驅逐魔族後的第二年,釋出華歷,稱當年為華曆元年,強令大晏、大曦兩國使用華歷及文字。

大晏和大曦兩國自是不堪其辱,但奈何劉祺攜驅逐魔族的大勝之威,在人族之中聲勢一時無兩,兩國也只好暫時忍氣吞聲。但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戰爭的種子又一次被埋下。

文治武功皆已達到頂峰的劉祺,開始了一項更高的追求,聽信方士之言,開始迷信長生不老之術。長年累月的服食方士進獻的所謂長生不老藥,劉祺的身體漸漸變得虛弱,神智也時常混亂。朝中商議國事之時,有些大臣會得到莫名其妙的賞賜,而下一刻,這些得到賞賜的大臣卻又突然被下令全家抄斬。至於宮中服侍劉祺身邊的宮女太監則更死的更多。

劉祺偶爾在清醒的時候,知道了之前做下的錯事,都會痛心疾首的責怪自己,但過不了幾天,便又故態萌發,如此反覆多年。宮中朝中眾人開始變得人心惶惶。

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神智又變的不清醒的劉祺,被幾個隨身的太監宮女捂死在龍床之上。

這一年是華歷8年,劉祺時年38歲。

劉祺死時正值壯年,膝下雖有五子,但卻始終沒有確立皇儲人選。一時間大麴國內派系林立,五位皇子及其身後的各大勢力開始了皇位角力,大麴國內血雨腥風。

眼看著大麴國內亂漸生,蟄伏多年的大晏和大曦兩國那會放過這種好機會,同時起兵攻打大麴國。忙於內亂的大麴國眾朝臣頓時被兩國迅疾的攻勢打蒙了,好在當時負責大麴國鎮魔城的鄭奇英大將軍率領五百親衛日夜兼程,一路收攏潰兵及沿途各城軍卒,三日間疾行五百里,趕到涪城,將十數萬大晏鐵騎攔住,避免了大麴國二都之一的武神城被兩面夾困的窘境。

鄭奇英以一己之力抵擋住了大晏鐵騎,被打蒙的大麴國軍政朝臣這時也幡然醒悟,經過緊急磋商,在太后及一干軍界大佬們的推舉之下,劉祺的第三子劉熹繼承大統,登頂帝位,其餘四子盡皆封王,皆大歡喜。

內部一統,上下一心的大麴國頓時顯示出了其強大的軍事實力,調集鎮守二都之一文聖城的文聖軍全部,晝夜兼程趕至武神城外,與守衛武神城的武神軍將大曦國的二十萬大軍團團圍困在武神城外。

大曦國自恃軍容鼎盛渾然不懼,一面加緊攻打武神城,另一面則分兵抗衡遠道而來兵困馬乏的文聖軍。同時暗中派快馬奔赴西北,催促大晏國的鐵騎儘快趕來支援。

哪知快馬剛剛派出不到一日,便又折返回來,同時帶回一個讓大曦國驚恐交加的訊息。鎮魔城大將軍鄭奇英已於三日前擊敗大晏鐵騎,目前正在銜尾追擊大晏國殘部。

當日夜,兩支從大曦國內來的使團來到了武神城外,其中一支進入了大曦國的軍營之中,另一支則進入了武神城內。

使團來自大曦國,但卻不是大曦國的皇帝陛下派來的。原來就在幾日之前,大曦國內的幾大家族聽聞大麴國內亂已平,深感不安,便緊急覲見大曦國皇帝,痛陳利害,懇請皇帝下旨撤兵,與大麴國修復舊好。但奈何大曦國皇帝陛下剛愎自用,恕不採納諫言,甚至還要增兵武神城,想要將其一舉擊破。

被皇帝頑固態度激怒的幾大家族,當晚便發動政變,將大曦國皇室所有成員全部誅殺,並改國號為南聯盟,國內政權由幾大家族聯合執掌。

推翻了頑固的大曦皇室,南聯盟連夜派出兩支使團奔赴武神城,一方面向大麴國表達臣服之意,同時願意解散軍隊,僅保留一部分維護國內治安的武裝力量,並賠償鉅額賠款。另一方面,動員了幾大家族在大曦國軍內的勢力,當場解除了原大曦國領軍主將的軍權,將其軍內黨羽全部誅殺,首級於翌日送進武神城內,以示誠意。

大曦國成為了歷史。

被鄭奇英追趕的狼狽不堪的大晏國殘餘軍隊終於是退回了其國境內的金湯關,憑藉著山高關險,擋住了咄咄逼人的鄭奇英。

自此,天下大定,大麴國的霸主地位依然不可撼動。

三國動盪結束之後,大麴國第四任黃帝劉熹下令論功行賞,大宴群臣。此一役,首功之人當推鄭奇英,劉熹親自為其牽馬執鞭,賜其司馬之銜,並賜免死鐵券,所率餘部皆有重賞。一時間人人升官發財,天下太平。

五日後,鄭奇英及所餘二百親衛在返還鎮魔城的途中被山匪所襲,全員陣亡。鄭奇英在文聖城內的祖宅當晚亦遭一夥不明來歷的匪人闖入,全家上下四十餘口全部慘遭殺害。其祖宅也被焚之一炬。

頓時,天下皆驚。皇帝劉熹震怒之下,嚴令徹查,同時派遣御林軍大統領星夜趕赴鎮魔城,好言安撫鎮守其間的朱雀部,承諾必定找出殺害鄭奇英的兇手,還其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