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五 揣摩(第1/2頁)
章節報錯
謝曜覺得自己這個父皇著實是異想天開。
御案上的那份密報,他方才已仔細看過,無非就是徐文韜趁著北狄不備,攻下了北狄的幾座城池,殺敵近萬而已。
北狄幅員遼闊,對於北狄來說,這點損失算不了什麼。
而在大衍這邊,佔那幾個城池就純屬雞肋。
金瀾關以北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根本無險可守。
就算徐文韜打下了城池,以大衍目前的軍力和財力,也是萬難守住。
大衍此舉,勢必會引起北狄的反撲,屆時北狄興兵問罪,怕是大衍萬難抵抗。
想到議和的大好局面被徐文韜搞砸,謝曜就氣不打一處來。
本來議和的各個條款北狄已然確認,就差皇帝開口同意。
眼看著大衍和北狄化干戈為玉帛,自此之後相安無事,卻被這沒來由的戰事給攪得一塌糊塗。
看來章若谷說的不錯,治國還是要用博學鴻儒,不能指望著這群頭腦簡單的武將。
不過謝曜雖做此想,眼見著皇帝興致頗高,也不敢掃興,只說道:“父皇仁德無雙乃古往今來難得的聖主,後世自有公論。區區北狄無足輕重,在與不在,與父皇的聖名無礙。”
“自古以來,但凡明君,必有文治武功建樹。”
皇帝說道:“北狄是我大衍心腹大患,朕若是能在有生之年,教北狄臣服於我大衍,為子孫萬代剿除禍患。縱不能流芳百世,九泉之下見了列祖列宗,也能有個交代。”
謝曜聽得此言,大是震驚,第一反應就是自己的父皇得了失心瘋。
且不說大衍和北狄的軍力相差甚遠,眼下大衍國庫空虛,官軍又一直在關中和叛匪膠著,根本沒有和北狄一戰之力。
貿然開戰,只會讓北狄拿到興兵的藉口。
一旦北狄再次南下,後果如何,實在是無法預料。
謝曜覺得自己身為一國太子,不能坐視戰事再起,當下朝皇帝行了一禮,鄭重說道:“父皇,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我朝和北狄連年戰事,損傷無數,朝野皆望和平。難得北狄有止戈之意,這正是和談的大好局面,萬不可因小失大啊!”
對於謝曜的說法,皇帝不置可否,只是朝謝曜擺了擺手,笑道:“曜兒,你不必再多說,北境這一場大捷,不過是牛刀小試罷了,等過上幾個月,你自會明白朕的部署。”
謝曜欲待再諫,皇帝卻是換了個話題道:“朕聽章若谷說,這些日子你進步頗多,處理起政事也開始得心應手,這下朕總算是放心了。朕今日不妨和你交個底,朕選了小四兒來輔佐你,等你繼了位,那些得罪人的事,就讓小四兒分派人去幹,只要你們兄弟齊心協力,不愁我大衍沒有中興那一日。”
這一下,謝曜聽的更是心驚,猛抬起了頭,看向皇帝。
他和謝晞做了這麼多年的兄弟,深知謝晞的脾性。
謝晞自小就不服管教,不但書房裡的幾位師傅不喜,和幾位兄弟也屢屢鬧矛盾。
成人之後謝晞更是無法無天,在京中素有輕浮浪蕩的名聲。
一開始皇帝還會申斥幾句,到後來,連皇帝都束手無策。以致於謝晞在京城中橫行霸道,文武百官竟無人敢惹。
謝曜暗想,讓這樣的人去輔佐自己,日後面對群臣時,如何能夠服眾?
然而皇帝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一臉慈祥的說道:“小四兒自小孤單,在宮裡宮外受了不少的冷眼,難免行事荒誕,你們幾個兄弟當中,也唯有你對他一視同仁。你放心,小四兒是個識大體的孩子,等你繼了位,他就是你的左膀右臂,決不會拉你的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