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大軍出征,先是由五軍都督府釋出軍令,再由內閣面授機宜。

兵貴神速,成敗往往就在一瞬之間,這樣的機制會延誤太多的軍機。

而且行軍之後,將帥互相制衡,一旦主將和主帥出現分歧,就會生出更多不必要的麻煩。

滇王府之所以能長久不倒,成為大衍在西南之倚助,就是因為滇王府手中有一支精兵,可以不經朝廷,直接調令。

一旦滇王府有不臣之心,一路揮師北上,將會極難應付。

因此,朝廷對待滇王府的態度甚是矛盾。

既有安撫,甚至甘冒內外勾結的風險,將長安侯之女嫁給滇王世子;

也有忌憚,劍南一省放了三個大的軍鎮,就是為了牽制滇王府,一旦滇王府有任何異動,立即對滇州形成合圍之勢。

但登基十幾年,皇帝也認清大衍目前的現實,明顯是對大衍的軍隊沒有什麼信心。

若是在敦州有一支皇帝可以直接掌控的精兵,不但能控制西南的局勢,還能震懾鄰近三省的宵小之輩。

最緊要的,這個掌兵的人還是皇帝的親兒子。

林紫蘇暗暗佩服起皇帝的算計,同時,也為謝晞擔心了起來。

自睿宗之後,為了防止藩王動亂,朝廷對各地的藩王有過嚴格的約束。

藩王手中,只能有普通的護衛,否則,就會冠上意圖謀反的罪名。

更不要說,鹽礦鐵礦這種只能官府經營的產業,藩王斷然不能染指。

有了這樣的約束,練兵只能暗中進行,一旦洩露出去,謝晞勢必會成為朝廷內外的眼中釘。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皇帝才想藉著禮部選妃的機會,讓兩人儘快成婚。

這是一個理所應當的理由,想來也不會有人懷疑。

而且敦州窮鄉僻壤,朝中也沒幾個人會關注到敦州的動向。

“練兵這等小事,不用父皇掛懷,你就跟兒臣說,你準備安排我們什麼時候大婚?”

林紫蘇看向了謝晞,那一張俊朗的臉上,雖是帶著玩世不恭的笑,眼中卻充滿了少年人的肆意。

前世今生交錯,她的眼神突然間恍惚了起來,彷彿有一縷耀眼的陽光,照進了她的心中。

前方是一條寬闊的道路,在不遠處,一個人正在遙遙的向她招手。

“朕把你召了過來,和朕說不上幾句話,提起大婚你就來勁。”

皇帝笑罵了一聲,不再理會謝晞,朝林紫蘇說道:“蘇丫頭,朕知道,此事委屈你了,你若是有什麼要求,儘管和朕提。”

林紫蘇想了一下,歪著腦袋笑道:“臣女一時半會兒還想不起來,陛下,能不能先欠著,等臣女想到了,再來找您請恩典?”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