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六章崇山見聞(第2/4頁)
章節報錯
伏羲眼睛瞬間亮了起來。
華胥氏內部也有種植,但不成系統,果腹仍然依靠狩獵和採集。
“這黃粱靈米可否容我品嚐一二?”
“聖皇要品嚐,當然沒問題。不過此地這些黃粱靈米,都是有主之物,我們到前面縣城飯莊內享用不遲。”
“任憑防風執事吩咐。”
“請。”
伏羲跟隨而去,一路上看著周圍的黃粱靈米。
整整齊齊的樣子,顯然種的時候,有嚴格的法度。
田地間野草稀疏,如果不是經過專門的清理,絕對達不到這種程度。
這是一片經常被照顧的田地。
其背後引申出來的意義則是,不周山人族已經放棄了漁獵為主的生活方式,轉而成為耕種為主。
比起漁獵,耕種的危險性更小,收穫相對穩定。
這種穩定能帶來人口的急速增長。
在防風藏山的帶領下,時間不長,一個九十里的方形城池出現在面前。
建造堅固的城池,抵擋敵人或者野獸,幾乎是刻在人族骨子裡的基因。雖然徐君明並沒有強調,但不周山人族各部,仍然在每一個人族聚集地,修建了高大堅固的城池。
伏羲簡單的打量了一下,從進出城池門口眾人穿著打扮和神色來看,他們生活很富足。
而且,出於他預料的是,人人都有修為在身,只是不怎麼高而已。比起華胥氏的部民,弱了很多。
“因為安逸的生活,所以懈怠了修為嗎。”伏羲心道。
進了縣城,周圍的一切,對經歷了現代生活的徐君明而言,古風古韻,相當於秦漢時代。
但對於習慣部落生活的伏羲而言,卻透著一種難言的先進性。
事實上,現在的人族雖然是部落制度,但並不意外著他們原始。
畢竟上古時代人族發展了億萬年,已經建立起了文明。
雖然後來全部被妖族摧毀,但多少也保留了一些下來。
這也是伏羲能建立起‘三正六事’官制的原因。
“房子倒是比華胥氏精巧了很多。”
四人隨意找了家飯莊走了進去。
因為不是飯點,周圍的食客不多。
隨意點了些飯菜,防風藏山掐了個法訣,隔絕內外後。
“聖皇,請吧。”
微微點頭後,看著碗裡微黃色,透著清香的食物。
“這就是黃粱靈米?”
“不錯,用水加火煮上一刻鐘就好。”防風藏山笑道。
當年,他還沒跟著老師修行之前,在族裡也種過黃粱靈米。所以,對它很熟悉。
伏羲拿起筷子,很快就學會了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