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百年之後

……

車轔轔馬驍驍,來往行人把足有二十丈寬的官道,填得滿滿當當。

一個騎在馬上的紫臉大漢,看著周圍繁華的情形,神色中看不出喜怒。在他左側跟著一個身穿青袍,頭戴四方帽,氣質儒雅的老者;而在其右側則是一個身材高大,下頜留著長髯,神色肅穆,雙目中透出威儀之氣的半百老者。

三人騎在馬上,隨著趕路的商旅逶迤而來。

“進入朔方郡後,景色果然不同了。”青袍老者饒有興致的看著周圍的一切。

“仲平,那田中所種的就是黃粱米?”

順著老者手指的方向看去,一株高近一丈,穗子金黃,顆粒飽滿圓潤的高粱映入眼簾。

“正是此物。”

半百老者點了點頭。

“仲平可嘗過這黃粱米的味道?”

“嘗過幾次。”

“味道如何?”

“靈米自然不比凡俗之物,雖然對先天之上的修士作用不大,但對於還在築基的修士而言,此物所含靈氣中正溫淑,雜質極少,是比黃芽丹更好的築基之物。”

“…崇山書院門下弟子多用此物,故而即便是資質差,悟性不佳者,也可藉助此物修行武道,進而成就先天。”

看著街道兩側,高大的樹木間隔下,一望無際的高粱田,青袍老者皺眉道。

“如此一來,崇山門下弟子豈不是盡為先天?”

“崇山書院分為下院、中院、上院、總院四級,下院的畢業標準就是先天期。中院是金丹境,上院為元嬰境,總院為元神境。”

“…以朔方郡為例,每一個縣,都有一個下院;一個府則有一箇中院;一個郡則有一個上院。朔方郡有三十二個府,四百九十七個縣。”

“…朔方郡自崇山書院北拒遼國,西擋西夏後,人丁恢復較快,如今已有三百億人丁,其中至少五分之一都是崇山書院培養的弟子。”

半百老者的話,讓青袍老者和最前面的紫臉大漢盡皆變色。

先天武修在大宋是成為精銳士卒的標準,若是剛剛一切如他所說,朔方郡一郡之地的戰爭潛力就超過了大宋一道。

“主上,應當儘快在大宋各地推廣種植黃粱米。”青袍老者肅然道。

“沒用的。”

半百老者搖了搖頭。

“自黃粱米出現,效用為天下所知後,天師道、神霄道等道門,甚至是臣,也曾暗中得來種子,嘗試種植。但無論產量還是效用,皆不及崇山書院門下黃粱米,甚至連一半的效用都不到。”

“…而且靈氣稀疏之地,都種不活此物。根本無法像朔方郡這樣大面積推廣。”

“這是為何?”紫臉大漢皺眉道。

“米種不行。”半百老者肯定道,“崇山書院弟子種植的米種,都是從上院分發下來,其中蘊含少許造化靈氣,自然長得好,效用大。但這造化靈氣,種上一代後就會消失。故而我等得來的米種,才難以相比。”

“造化靈氣?造化道?”

“傳聞崇山書院上院中有造化道功訣傳授,但能進入上院學習者數量太少,而且多是崇山內門弟子,封鎖嚴密,故而臣也不知其中虛實。”半百老者點頭後道。

“未曾想崇山書院成立不過百年,就已經打下了如此雄厚的根基。崇山真君徐君明果然是一代雄才。”青袍老者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