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宮是他的心頭好,更是自己精心構建的安樂窩,別說區區一個地龍翻身,就是黃河決堤,天下大旱,也不能停。

“陛下!”

蔡京連忙開口,堵住了趙佶接下來的話。

等眾人目光轉過來後,“陛下,李大人之言不可不聽,但就算停建華陽宮,一時間戶部也難以拿出足夠的銀兩,救助千億黎庶。”

“不過,微臣有一策,可解此難題。”

“哦?太師有何良策?”

此時的蔡京已經官封太師。

“前些時日,‘護國大道君’徐真君遣門下弟子來京,說雁門、雲中和五原三郡地廣人稀,希望朝廷能引渡一部分流民填充三郡。”

“然我大宋國富民康,百姓富足,哪有流民填充邊疆?故而一直未曾迴音,不曾想今日居然碰上這地龍翻身之禍。”

“以微臣之計,不如答應徐真君,把這次地龍翻身所產生的流民,全部劃給崇山一派負責,想來以徐真君金仙之尊的大法力,必然能讓這些流民不必忍飢挨餓。”

“而且沒了這些流民,中原之地地狹人稠的困局也能大為緩解,鞏固朝廷統治。”

“陛下不可,若千億流民落入崇山書院手中,只怕會讓它趁機做大,他日必威脅我大宋統治。”李綱大聲道。

“李大人此言差矣。崇山書院地處宋遼邊疆,實力增厚,也只會成為抵擋遼國南下的屏障,絕不會威脅我大宋統治。更何況還有天師道、神霄道、純陽派、崆峒派掣肘,而我大宋更有太祖坐鎮,何談威脅?”

“莫非李大人覺得,以太祖修為,再加上老相國和楊將軍,還壓不住一個崇山書院?”

“當然不是,只是…!”

“好了!”

趙佶打斷了李綱的話,“太師之策乃是一舉三得的良策,就照此辦理吧。”

“陛下英明!”

看到眼前的局面,李綱那怕再不滿,也只能接受。

畢竟他只是臣子,而趙佶才是君。

“陛下,此次地龍翻身,民間死傷慘重,臣希望陛下恩准,在汴梁城中舉辦三千六百場羅天大醮,邀請天師道護國天師張老真人主持,超度亡魂,以示陛下仁慈。”

話落後,朝右側看了一眼。

同樣身穿紫色袍服的童貫向左走出班列。

“啟奏陛下,如今地龍翻身,天下板蕩,正應該祭拜亡魂,撫平生民人心。固,臣以為太師此議甚好。”

“臣附議。”

一時間近半大臣出聲附和,可見蔡京權勢如日中天。

“陛下,龍脈中猶有魔氣存留,還需儘早請護國天師來京。”

皇城司指揮使慕容虯沉聲道。

本有些猶豫的趙佶點頭答應下來。

“既然太師和列為臣公都覺得該舉辦羅天大醮,那便照此辦理吧。”

“陛下英明。”

眾人恭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