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這樣,她依舊沒有逃離壞人。

——

認識白以純的人都知道,她不喜歡自己的臉,那是有原因的,她因為長得太好看,被很多壞人拐走。

——

有外鄉人進入那個村子,看見漂亮的白以純,趁沒人注意,把她帶走。她這是剛出狼窩又進虎窩,沒個消停。

現在社會已經是一個法治社會,拐賣人口屬於重罪,再加上警察查的嚴。

在收費站的時候,有人發現一個穿著乾淨衣服的男人,帶著一身髒兮兮的小女娃,而且從小女娃的反應看,她很排斥對方。

一點小細節,可以看出他們關係不好。

於是收費站的警察收到舉報,調查了那個男人,剛開始對方狡辯,說自己帶著女兒,到了白以純這,她說不認識這個叔叔。

孩子不會說謊,裡面一定有貓膩。

經過一番調查,原來那個外鄉人和那個村子有生意往來,他提供罌粟種子,讓那個村子的人幫忙種植。

並不是所有的警察都在負責找丟失兒童,他們更看重大事件,因為那樣可以收穫很多的功勳。

那段時間,正好是白以純成長期,她很久沒聽到別人喊自己名字,當警察詢問的時候,只記得自己姓白,其他逐漸淡忘了。

她說自己住在大房子,被人拐走,然後有人把她賣給另一個人,另一個人一村子都不是好人。

小孩子的話根本沒有邏輯,警察聽聽隨便給她定了一個,找不到父母,然後吧她送進了孤兒院。

直到白以純十四歲,她一直在各大孤兒院徘徊。

不為什麼,因為她比較兇悍,那些人都不能接受她。

人善被人欺,長得漂亮更是一種罪過,會成為被人排斥的物件。

白以純因為長得好看,很多來領養、孩子的家庭都會第一時間選擇她,但是白以純不願意,她和別人不一樣,有自己的父母,為什麼還要認陌生人當爸媽。

所以,對於那些好意,她都是拒絕的。

小孩子沒有拒絕被收養的權利,白以純不同,她不想做的事情,誰都不可以強迫,就算被帶走,只要讓對方討厭自己,就會被遣返。

或許是遣返的事件對孤兒院影響不好,每當白以純被領養家庭送回來,孤兒院的管理者就特別頭疼。

再想到解決辦法之前,就有其他小朋友圍攻白以純,認為她瘋了。其他孩子的夢想就是被收養,做一個有歸宿的人,她偏要反著來,顯得格格不入。

然後,小孩子們藉機嘲諷白以純。

小孩子的打架很簡單,直接上去抓頭髮,抓臉。

白以純面板白,又經常受傷,但是每次倒黴的都是那些欺負她的孩子,因為孤兒院的人認為她等同於孤兒院的門面,要是受傷了,少了價值。

生長環境致使白以純提前長大,再加上別人欺負,她變得更加暴躁和野蠻,叛逆。

別人不想讓她做的事情,她偏要做。

張口一個好看,不能受傷,要打扮的漂漂亮亮,都是見鬼。

所以,十四歲的白以純不像同齡女生一樣溫馴,而是像只張揚的刺蝟,誰靠近,就要刺傷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