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消滅最後一路(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時煙霧也散了,緩坡底部的情形徹底展現在各方視野之中,兩輛坦克就那麼成為了滿地的碎片,還有些火焰依舊在燃燒著。
村上大介這邊,日偽軍直接懵了。
他們聽到了那巨大的聲響,也看到了那碎片滿天飛濺的情形,坦克戰車分隊的兩輛坦克,就這樣毀於一旦。
而作為炸燬坦克的始作俑者,張楚倒是面色相當平靜,這種事情有過第一次,再有第二次,就沒有這麼震動了。
“立刻返回緩坡,藉助緩坡構築機槍工事,掩護劉團長他們的主力部隊抵達。”張楚下達命令。
命令下達之後,張楚帶著原本的機槍,連還有爆破小組,迅速返回緩坡頂部,構築機槍火力,藉助緩坡作為反斜面,提防鬼子的炮火的同時,用火力阻擊日軍的步伐。
而日軍這邊,沒了集合機動性、火力與防禦為一體的戰爭利器——坦克,顯然已經失去了主動進攻的最佳手段。
雙方迅速展開交火,劉志輝這邊迅速帶著清源警備旅一團主力,趕到緩坡區域,藉助緩坡作為防禦攻勢,與日軍進行交鋒。
要說這清源警備旅的總體戰鬥力,或許也就是二流。
但是要看這支部隊是在誰的手上指揮,劉指揮率領的清源警備旅第一團,則是清源警備旅的天花板戰鬥力,再加上清源警備旅的裝備可不差,此刻雙方只是展開炮火上的較量,日軍士兵的軍事素質與單兵戰鬥力並不能得以體現。
再加上緩坡作為防禦工事,日軍那邊則是一片平坦,唯一能夠作為掩體的反倒是解除安裝在碼頭上的貨物。
鬼子從頭到尾都是被壓著打。
只是從緩坡到日軍解除安裝在碼頭的貨物之間,隔了很大一段距離的空白地帶,鬼子那邊沒了坦克作為進攻手段,不會輕易冒著毫無掩體的空白地帶發起衝鋒,清源警備旅這邊同樣的道理,也無法直接發起衝鋒,衝過去消滅日軍。
所以雙方暫時陷入僵持的局面,只是隔著火力對射,終究無法徹底結束戰鬥。
村上大介為了保護出這批貨物,則是在遭受進攻的第一時間,便透過電臺與萊陽指揮部方面取得了通訊聯絡,並彙報了碼頭正在被清源警備旅進攻的情況。
清源警備旅的近衛文聽說最後一路運山碼頭的貨物也正在遭受進攻,暴怒之下當即調派援軍,趕往運山碼頭支援。
另外,近衛文給村上大介的命令是,拖住這支清源警備旅,等待援軍抵達,裡應外合,一舉將這支來襲的清源警備旅部隊消滅在碼頭上。
村上大介收到命令之後,當即組織火力反擊,依託著貨物進行防守,與清源警備旅方面糾纏在一起。
另外,村上大介下令炮兵陣地隨時提防著清源警備裡後撤,一旦發現敵方有後撤跡象,立刻開炮,阻斷敵方的後路。
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地流逝著,張楚和劉志輝很快便發現了問題,這樣僵持下去,根本不可能消滅眼前碼頭上的日偽軍,搶不下這批貨物,一旦萊陽方面的日軍回過神來,支援過來,到時候腹背受敵,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張參謀長,看來這批貨物是搶奪不下來了,眼前鬼子的火力兇猛,防守穩固,咱們貿然發起衝鋒,也只會增添不必要的傷亡,依我看,不如直接用炮火將鬼子運輸的貨物全部炸燬,只要這批物資進不了萊陽縣城,咱們也算是完成了任務。”
劉志輝分析過情況之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張楚點了點頭,“志輝,現在看來也只能如此了,那就不要再猶豫了,迅速炸燬鬼子運送的這批物資,然後咱們及時撤退出去。”
“好!”
劉志輝應了一聲,當即安排了炮兵,朝著鬼子的那批貨物開炮。
轟隆——
碼頭上一片空曠,可沒有什麼掩體,再加上這些貨物又沒有長腿,大部分是用木箱運輸的,又怎麼可能擋得住炮火的轟擊?一番炮火的轟炸之下,鬼子擺放在用運碼頭上的貨物,便被炸燬了將近一半。
鬼子這邊,村上大介急了,他很清楚旅團長近衛文對於眼前這批貨物的看重,而對面的清源警備旅也很明顯發現了這個關鍵點,看對方的樣子,一旦將所有貨物炸燬之後,肯定會選擇後撤。
到時候,帝國部隊這邊攔不住敵軍的後撤,萊陽的部隊趕過來,恐怕也就只剩下被炸壞的貨物、被炸壞的軍火了。
“火力反擊,給我炸燬對方的炮火陣地!”村上大介大喊著。
雙方再次展開炮火對轟,而劉志輝這邊,顯然不愧為中央軍校畢業的高材生。
他在緩坡上安排了前沿觀察哨,在日軍的炮兵陣地還沒有來得及構築的時候,就立馬指揮著己方的火炮,朝著鬼子構築的火炮陣地轟擊了過去。
雙方火炮對轟了好一陣子,各有傷亡,接著,劉志輝下令,留在後方的幾門大口徑迫擊炮開火,這幾門火炮並沒有轉移到緩坡的區域,再加上射程要比鬼子的擲彈筒打得遠得多,鬼子只能是單方面捱打。
最終,十分鐘左右,劉志輝這邊憑藉這威力更大、打得更遠的大口徑迫擊炮,成功將日軍停放在碼頭上的貨物摧毀。
而日軍這邊兒,眼見著火炮的對轟不是清源警備旅的對手,村上大介為了避免傷亡,只好率領日軍士兵遠離停留在碼頭上的貨物,躲在後方碼頭上提前構築的防禦工事中。
成功摧毀日軍的貨物之後,張楚道:“志輝,任務已經完成,此地不宜久留,我們撤吧!”
“好!”
劉志輝應了一聲,讓後方留守的大口徑迫擊炮,炮轟日軍工事,掩護己方的後撤,同時朝著緩坡後方撤離區域發射了煙霧彈,用煙霧遮掩日軍的炮火進攻視線。
如此,只用了不到十分鐘時間,劉志輝、張楚一行便從碼頭上撤沒了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