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出手(第3/4頁)
章節報錯
故此得名一線天。
此地地勢的兇險,平日裡有百姓透過,走在其中都會下意識地覺得不寒而慄,實乃兵家險地。
也難怪當週衛國斷定鬼子會走一線天這條路的時候,清風寨的其他幾個當家們多有質疑。
這樣的路線一旦遭遇伏擊,必然兇險萬分。
周衛國帶著土匪們到了地方之後,立馬展開了伏擊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是常規地埋設地雷,為了防止鬼子的工兵排雷,周衛國下令真真假假地摻雜著埋雷,有些下面埋的是真雷,還有些下面則是埋的一些整人的玩意兒,或者老鼠夾子,也或許是某個土匪頭子拉的屎,撒的尿。
地雷一共埋了三段,每段之間隔開十米距離。
另外周衛國還下令,用泥土和洋灰構築出了一排山寨版的反坦克錐。
這一切的目的其實很簡單,一來拖延鬼子的步伐,為八路軍攻打騎風口據點爭取時間,二來惹怒鬼子,讓鬼子指揮官失去理智的判斷,繼而落入陷阱。
一切準備完畢之後,周衛國讓土匪們埋伏在一線天的陡壁之上。
另一邊。
許光榮帶領隊伍趕到了伏擊地點,選擇的地點是在離了一線天十幾裡外的位置。
而獨立團為什麼沒有選擇在一線天伏擊呢?
因為一線天離了八路軍根據地太遠,那一帶八路軍又不是很熟悉,周圍的敵佔區又多,一旦戰鬥失利,連撤都不知道該怎麼撤。
所以邱明最終選擇的伏擊路段,是通往騎風口必經之路的常規地段。
而日軍方正如周衛國所料,騎風口據點被獨立端偷襲,併發出緊急求援通訊之後。
日本萊陽係指揮部的日軍大隊長田中次郎考慮到騎風口據點危急,當即調了一整支的步兵中隊,外加上一批皇協軍,並加強了一支戰車分隊,指令從一線天的方向快速進發,在最短的時間內抵達騎風口支援。
從始至終,日軍指揮部都沒有將一線天附近清風寨的土匪們考慮在內。
這倒不是日軍指揮官愚蠢,實在是這小小的清風寨在兩軍對陣的部隊面前太不起眼。
別說是日軍了,就連八路軍也壓根兒就沒有考慮過清風寨的問題。
在常規的認知當中,土匪這樣的勢力也就欺負欺負老百姓可以,這樣的兩軍對壘,土匪多半是龜縮起來,影響不到局面。
就這樣,日軍大尉中隊長山上浩,率領著他的中隊和戰車分隊朝著一線天出發了。
經典的一線天戰鬥再次重演。
結果自然不用多說,周衛國率領清風寨這樣一幫良莠不齊的隊伍,卻在一線天全殲日軍援兵。
戰鬥的過程我們略講,這裡先做一下雙方實力的對此。
周衛國一方,清風寨所有人馬全部出動,將近三百號戰鬥人員。
這些土匪們的軍事素養如何就不多說了,儘管周衛國和徐虎臨陣磨槍調教了幾日。
但是與向來訓練有素的日軍士兵相比,還是相差甚遠。
火力配置上,在周衛國的要求下,清風寨倒是把這些年攢的家底全部拉上了。
可實際上,盤踞在清風寨上的一夥土匪又能搶到多少裝備呢?
除了彈藥充足一些,槍支數量夠多,了不起就是多了幾挺輕機槍,輜重武器更是一點兒沒有。
而日軍一方,是一支整編日軍中隊,近兩百人,外加上偽軍幾十人,和一支戰車分隊,配屬一輛日式八九十坦克,外加上兩輛輕型裝甲車(為了提高機動性,用來裝載重機槍這樣的輜重武器。)
至於武器配置方面,考慮到緊急增援騎風口據點的任務,日軍指揮部特意加強了山上浩中隊的火力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