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反向成本【求訂閱】(第2/2頁)
章節報錯
很多人會覺得怎麼那麼高,現在的也就三四千啊,工廠裡的工資沒變嗎?當然變了,以前不給你繳納社保,休息時間模糊了加班這個事,你的勞力付出在過去和現在不成正比的。
就像現在送外賣的送快遞的,一月一萬多大家很驚訝,其實這就是以前工廠的工人的樣子啊,沒休息時間,多勞多得,只不過橫向演變成了另一種職業,就像你以後和人說送外賣一月萬八千。
肯定有人會來和你槓一下,說我當時工資才三四千,四五千的,送外賣哪有那麼多啊,還有人說我當初也送外賣的,一月也就四千左右。
這裡就存在了一個資訊誤區,一二線城市月入過萬的行業現在太多了,但都是辛苦錢,要麼是高階行業要麼就是最底層的體力了。
這是後期要講的,越發達的國家體力勞動成本就越貴,很多人當年偷渡到國外打工,覺得那邊工資好高啊,一月給一萬多華夏幣,那批人基本都是被壓榨的,因為按照當初的國外這類勞工計算。
舉個例子,一些國家的勞工是按照小時計費的,一般的費用在一小時三四百華夏幣,你沒聽錯,就是這麼高,因為沒休息,一直在付出體力,這在國外屬於用年輕的身體來換取錢財,做不久的行業,所以工人要求工資都不低。
所以國外一些重體力活的工資最高的能在一小時七八百華夏幣,你要兌換成人家的那邊錢可能一小時就百八十。
書友看到這裡就估計明白了,其實大部分勞務公司給國外工廠送工人,是幫國外工廠剩成本,聘用那邊的工人按照小時收費,加班還要另算,還要給充足節假日。
所以一些企業想到用一小時價格換取一個勞工一天到兩天工資,那麼省了一大筆人工開銷啊,但在本國做可能被處罰啊,怎麼辦?
去其他國家建廠,在運輸回來包裝出口,剩下的錢是一筆鉅款,就像現在很多企業從咱們這撤了去一些小國家,比如越國,緬國這些。
為啥?簡單說我們的勞動法越來越完善了,以後工廠工人的價格大城市的算,要六七千一月基本,這是除了五險一金外,還要給員工提供食宿,加班還要給加班費,節假日,成本就高了啊。
而且住宿條件和食材等,還要時不時被檢查,成本再次增加,這裡說的是一二線城市。
不止國外產業,還有國內的一些大企業也把一些需要純體力勞動的產業放在了一些相對落後的國家來節省成本,所以網上有的人說的這個企業跑了,那個企業跑了,基本都是連到底怎麼回事都不知道。
而越來越多國內的人跑去這些相對落後的國家開個小作坊,然後在把製作好的東西賣給國內和其他發達國家,用的是廉價的勞動力。
就像這時期,這個村子裡的一些工人一樣,一月給個一千多樂呵著幹,出去到大城市發現這時期居然有三四千一月,那就拿命幹了。
但也有一批人就去轉了一圈,吃不了那苦或者被黑中介騙了,就說大廠哪有那麼多錢賺啊,這輩子的記憶都覺得千禧年前後沒有三四千的工資。
這類工種的需要你付出的就是純體力,純時間,為何工資那麼高?其實一說你就明白了,如果不把這批人的工資提高,那麼很多行業是沒法推進的,最主要一點,這類工種最直白的就是用有限的體力來賺取一筆錢,因為到了五六十歲,大部分身體都會伴隨日積月累積攢下來的職業病。
常見的就是風溼關節,還有一些身體機能損耗,比如腰肌勞損等,對這個職業有句話叫年輕時拼命賺錢,到老了拿錢養命。
以後國內如果還想和以前那樣用人,那麼你就把錢給足了,上限可能要破萬工資,所以各家開始找廉價勞動力的地區。
經濟落後的國家,就成為了首選,你想不給社保,不給加班費,一月就給二三千的錢,沒日沒夜給你幹活,換做是你,你怎麼選?千禧年前後很多工廠就這樣子。
這就是總最小的錢獲得最大的利潤,但這錢賺的都是真正工人們的血汗錢。
咱們這沒法賺了,就換個地方賺了。
以上刪減了一千多字,有的還是不寫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