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報自從看過流星雨入了幻境後,心境大不同從前,功法進步致凝丹大成,距離返照只剩半步,卻難如登天。回山請求師父,利用了一次珍貴的機會翻閱了一遍《天行要義》,才明白自己差這半步就是《地脈神勘》裡的內容“採納”。

正好暑假將至,方報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隻身獨行入藏。

如果說世間靈氣枯竭,那麼唯一還能有一絲靈氣的地方就非康藏莫屬了。普通人不知道怎麼回事,只說在那裡能洗滌靈魂,放下塵世的種種煩惱,超脫世外。那是因為康藏天地靈氣清純未染,受世間法的影響不大。就如同魚兒在一潭死水裡久了,氧氣不足而漸漸不願活動。當被掘開一個通道,直達江河的時候,所有魚兒都會瞬間變得歡快,似乎超脫了一般。

“我準備入藏採納山川,你有什麼要交代的嗎?”方報看著方山越來越胖的身體,嫌棄的問道。

“施主著相了。和尚胖了,是因為有人供奉,有人供奉和尚,佛祖才有和尚侍奉。時代不同了,要學會與時俱進。”方山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能一眼看出你在想什麼,他說佛法裡這叫“他心通”,是念經修煉來的。

“我觀你氣相,怕是要證寂滅地了吧,所以才想入川?有點遲了啊,不過也還好,你們道家的東西取巧的多。”方山慢悠悠損完方報,又順便把道家貶損了一下。

“什麼是證寂滅地?”方報顧不上跟和尚拌嘴,聽到這個新詞,趕忙發問。

“大乘同性經下於四乘各說十地:聲聞乘十地,緣覺乘十地,菩薩乘十地,佛乘十地。證寂滅地為緣覺乘十地位七,解約:證寂滅地,見道之位也。大概相當於你們所說的返照吧。菩薩完成第一阿僧只劫之修行,始登初地,在初地入心中(每一地皆有入、住、出三心,通達少許二無我理,體會真如,乍見中道,故名見道位,又名通達位。”方山微笑的解說佛法,眼中似乎充滿佛光。

“多謝大師解惑!”方報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自己接下來要尋找的是什麼了。“通達少許二無我理,體會真如,乍見中道。”說到底是自己的心境不夠,所以迷惑至今。佛理通達,一層窗戶紙就這麼簡單的被捅破了。

到底是什麼意思?

返照這一關本來就很反常,修煉的好好的,突然什麼都沒有了,這本身就是個癥結漏洞。道家修行講究從一而終,步步錘鍊,所以到這一步的時候很多人就會退卻,不願入返照。此念一生,再破就萬難了。

反過來,用佛家的理論一解釋,等於倒過一個順序。這就如同走夜路的時候,伸手不見五指,而且這條路你從來沒走過,但是你知道這條路上兩邊都是深淵。即便路是筆直的,有幾個人敢邁步前行?

方山幾句話,就如同在這條夜的終點點了一盞明燈,哪怕眼前的路看不見,只要奔著光明,一路直行就可以了。所以方報才鄭重其事的道謝,這和兄弟親情沒關係,這是佛道兩家的互通互解。

“送你一本心經吧,路上可以好好修習一下。採納山川我不懂,佛家不講這些,只講修心。你此去路途坎坷,多加小心吧。”方山拿出一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遞給方報,回身打坐,不再言語。

川藏線上,方報獨自一人揹包而行。

廣闊天地,巍峨群山,白雲綠草,牛羊成群。一路都是絕美的風景,空氣清新而凜冽,每一次呼吸都能讓全身感覺無比的暢快。雖然風餐露宿,方報沒覺得一點辛苦。

雪山出現在天際的時候,恰是夕陽西下。陽光撒在山頂,鍍上一層金黃。雪山似一尊神像,莊嚴肅穆,讓人不覺想頂禮膜拜。

方報向著雪山踽踽獨行,眼神漸漸變得迷茫而深邃。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感知,腦海裡,是一片恆更古今的滄桑鉅變。

先是眼前一片汪洋,巨浪滔天。轉眼,海水乾涸,大地顫抖。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一座座火山噴薄而出。斗轉星移,風雲變幻。雷電帶來傾盆大雨,將汙穢沖洗乾淨。狂風帶來暴雪,天地又在瞬間一片蒼茫。

終於風和日麗,陽光照耀萬物。冰雪消融,一顆草,一棵樹伸展腰肢,破土而出。然後無數的野草飛速生長,轉眼變成一片草原,野花一朵朵點綴其間,燦爛如畫。

一切從迷茫模糊漸漸迴歸真實,一朵朵野花隨風搖擺,閃爍……再看時,野花變成了漫天繁星,周圍一片清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