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外人千年有傳承,洩天機師父難長生
章節報錯
卻說師徒二人回至太行山中三生觀,一心研習道法道術,將《天行要義》研習通透。
這一脈道法源於南宗,祖師呂純陽,也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傳承幾千年,幾經吸收融合,增減變化,至李淳風師父時,道法集大成於《天行要義》,術法集大成於《地脈神堪》。《天行要義》所授恰需先將《地脈神堪》修煉大成,以術入道,以採納山川補丹道中爐鼎元神所缺。
朝陽洞主妙離所修道法本也是丹道,及至大成才發現道法有缺就是因為爐鼎不足元神未滿。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就像蓋房子一樣,如果只是普通房子,三五層樓,那地基一般就向下做個一層兩層足夠了,普通的磚石就能用,甚至不需要太專業的設計師,簡單畫個圖紙就可以。如果要蓋幾百上千層,甚至通天大廈,地基可不單單是做向下做個幾百幾千層就可以了。不光是地基問題,普通材料也不可能蓋的了那麼高。更何況沒有哪個設計師敢設計這樣的房子。
這個問題其實並非妙離一家存在,很多名門大派也有這個問題,只是一來名門大派發現問題也不願自揭其短,二來名門大派門下弟子眾多,仙草靈丹傳承頗豐,說不定多少人中就有一兩個天資異稟的,無意中修成正果,飛昇成仙。
《天行要義》所載:道法自然,道者逆天,逆天而不違者,大道自然。天之道,非道者不可得。是以,凡者方內法外,道者,方外法內。
就是說,道法本是順應自然的,但是修道的人都是要逆天改命的。本來天道是生老病死,你要修煉成仙,長生不死難道不是逆天嗎?逆天沒關係,你不要違背天理,不要去破壞世間之法,屢造業端,允許你修煉成仙去追求更高的境界。不修煉道法的人,永遠不會懂得這些更高的天道,修習了道法才會明白,原來天外有天,道法自然還有另一個 “自然”。所以,普通人在道法以外怎麼折騰天道都不會管,因為有世間法管著,就算世間法管不了,百年之後早晚也是個死。修道的人,每修煉一步都會受天道壓制,就是要讓你時刻明白,天道在上,不可亂為。
《天行要義》言明道法大義,以此為基礎,將丹道分為引氣,築基,凝丹,返照,元嬰,出神,入化,合虛,飛昇九重功法境界,每層境界又包含門徑、小成、大成三層,每層小境界又包含初期、中期、後期三層。這樣,從修行伊始至飛昇成仙,共要經歷九九八一個階段,正所謂的九九歸真。無論每個階段的修煉都要輔以採納山川,靜心修神。
所謂引氣,既是打通周身經脈,大小周天執行順暢。一則需要看天分,有的人身體健康,但就是氣脈不順,就像一條路,看上去很平坦順暢,不影響通行,但是車馬一過,就遍地坎坷。對普通人沒有影響,想要修道就很困難了。二則需要持之以恆的堅持,泥濘路沒問題,每天在上面走,把路面壓實,漸漸的用重物壓,最後車馬反覆碾壓,過程很痛苦,但最終也能引氣成功。三則就是要靠丹藥輔助了,這一點就很簡單了,仙丹靈藥就想鋪路機一樣,直接鋪上一層硬路面,車馬透過肯定沒問題了。但是這個會有後患,時間久了總要出現問題,基礎不實,大廈坍塌。所以在引氣階段很少輔助丹藥。
築基者,就是強健體魄。這裡的體就是身體,魄就是精神。有一個強健的身體還要有強大的精神。這一階段主要是道法的一些內外兼修的功法,一來築氣,相當於引氣階段的不斷複習。二來奠基,為後面的凝丹奠定基礎。達到小築基後,基本身體不再生病,精力也會變的旺盛,可以幾天幾夜不眠。築基圓滿後,體內隱患完全消失,丹田真氣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元神強大,再無閒雜夢境。
凝丹,就是周身真氣不斷壯大,最終匯于丹田,反觀內照,可見丹田中有一懸丹,丹色因人而異,有的血紅,有的金黃,也有的淡紫,不一而同。這一階段也是要不斷複習前面的功課,引氣、築基,淬鍊元神。這一階段說來簡單,往往很多人都卡在這裡。真氣壯大的量變不一定就能引氣成丹的質變,這個過程需要元神強大,體悟天地大道,追尋事物本源。以元神引導,給真氣附神。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讓真氣能夠攜帶上天地大道的DNA。所以修真的天賦悟性就又在這裡體現出來了。
至凝丹大成,術法才可有顯現。以真氣引導,御物於無形;以元神引導,通天地生靈。加之道家的一些術法傳承,通天地正氣,借法仙家,剋制邪魔,驅滅鬼怪。此時肉身爐鼎和元神都已小有所成,可以辟穀不食,陰神出遊。
丹成而散,返初照末,不爭而爭,不求而求。
前面說了,方外之法就是要讓你時刻記得天道在上,凝丹大成後再想進一步,就要先退回原點,也就到了返照這一關。把你重新打回凡人,沒有任何法力神通,運氣差的邪魔妖祟就會盯上你,畢竟你體內的元丹散於周身,那可是難得的至寶。肉身爐鼎就像唐僧肉一樣,誰都惦記吃一口。
這時就看出名門大派的優勢了,有同門護法,有洞府結界,返照階段反倒是相對容易的一關。當然只是相對容易,還是離不開不斷複習前面的功課,等於一個小總結,把前面的所有過程再走一遍。
這一關最重要的是,剛剛能有一點道家術法,馬上又什麼都不會了,很多人會有一個很大的心理落差。有時候這麼一個微小的想法,一旦在內心放大,就像野草一樣生根發芽,很難根除。這樣就會造成眾多的修士無法走出返照一關。
還有一點就是風險太大。丹成而散,有點類似於你辛辛苦苦積攢下數目不菲的家產,然後告訴你要全部捐獻出去,如果不捐的話,你這一輩子就最多隻能有這麼多家產了。你是想小富即安還是想更富有?
所以很多人選擇丹成不散,也就是在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情況下,索性就不去進入返照階段。其負面作用就是,一旦決定推遲散丹,基本上就很難再進一步了,相當於這一生就只能固定在凝丹這一層面上了。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保留了微乎其微的道法進步機會的基礎上,可以保住現在的修行成果。以現有的修行,行走世間,降妖除魔,做一世受人尊重的道長也還是可以接受的。
至丹散再聚,返照大成,下一步就是元嬰。其實修道最直觀的一個說法就是孕育出一個新的自己,最終脫胎換骨,飛昇成仙。引氣就是讓身體生長成熟,築基就是讓身體具備生育的能力,凝丹就相當於男女的初潮完成。元嬰階段自是開始孕育新的生命。
從返照到元嬰,又是一道艱難的坎。就像俗世男女到了婚配的年齡,不一定就能男婚女嫁,有的可以一見鍾情,有的需要愛情長跑,甚至還有結婚離婚的,當然更有單身一輩子的。修道可沒有離婚一說,一旦步入元嬰,生死不改。
難不難?說難很難,說易也易。從返照邁進元嬰,所有的條件都要具備,最縹緲的就是一瞬間的所悟。天地萬物,為何有我,我為何不是別人,別人為何不是我,我從何而來,將往何處而去……
一瞬間的通透,即可邁進元嬰門徑。如同天地之靈匯入元丹,體內元丹出現了新的生命,小心呵護,耐心培養,直至元嬰大成。這個過程可以說是步步驚心,稍有差池,即毀於一旦。
元嬰大成,才能真正的稱為真人,才是真的大成。何為真人,就是真正懂得了為人、為生靈的奧秘,可以窺得一點天機,明白我為何物,天地為何物。此時元神已足夠強大,輪迴轉世也自有緣法關照,待下一世重修至元嬰大成,前世記憶即可重現。
元嬰至出神,就是體內元嬰與自身元神融合,元神可離開肉身爐鼎神遊九天,雖無法力,但非天雷至不可滅,元神可暫借爐鼎附身,也可搶奪爐鼎重生,當然沒有特殊情況沒人會這麼做。此時肉身爐鼎護持滋養元神,直至到達入化境界。
入化、飛昇、合虛這三個境界已非言語能描述,勉強來說就是將肉身爐鼎的所有能量逐漸無形化,融入到元神中,使元神由虛化實而又非實。直至飛昇時,面對天雷的肉身爐鼎已近無實形,自古飛昇成仙,何曾見過留下肉身的。凡是留下所謂肉身遺蛻的,皆是飛昇失敗,或者根本就是壽元耗盡,未能飛昇之人。後人為敬祖先,只說飛昇而去,留下肉身遺蛻。
《天行要義》千年來集百家於大成,修行中種種感悟體會記載的尤為詳盡。但是道德經開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修行一途,豈是區區文字可以說清說透的,更多的還是要自身不斷的感悟領會,刻苦磨鍊。
《天行要義》《地脈神勘》兩本典籍打造的時間已經無法考證,歷經滄桑,典籍卻沒有絲毫損壞。一方面是因為傳承有序,保護的好。另一方面,典籍本身的材質可謂天下無雙。
孤陰不長,獨陽不生。兩本典籍的封面和封底由玄鐵打造,封面各鑲嵌一枚拇指大小的火龍丹,封底則是鑲嵌著一枚水龍丹。火是致陽,水則致陰,陰陽相濟,發升萬物。內頁是九頁的金箔打造,前三頁金箔中間夾著一片金絲楠木,中間三頁夾著一片白玉,後三頁中間夾著的是一片獸皮,似虎似蛟,辨別不清。
整本書五行具備,相生相剋,剛柔相濟,水火不侵,所以傳承了千年,沒有一點損毀的跡象。
唯一存在一點很讓人鬱悶的事就是,兩本典籍不能想看就隨便看,因為每閱讀觀看一次,字跡就會變淡一點。不是磨損變淡,而是字跡似乎有生命一般,在逐漸走向生命的終點。
師徒二人本就情同父子,道法修習中亦師亦友,取長補短。歐陽亨離開時堪堪摸到元嬰門徑,修為便再無進步。妙合一直在道觀中刻苦清修,專心鑽研,直修煉到築基圓滿,算是小成,見師父遲遲未歸,這才下山尋回師父。
二人山中清修,一晃又是十年。十年間道觀香火日漸旺盛,歐陽亨又收了幾個資質平平的外門弟子,置下了山林土地一眾產業,觀中信眾眾多,門下佃戶就有十幾家,儼然已有宗派氣象。歐陽亨有心重立宗門,奈何身心日漸憔悴,有心無力。
妙合修為精進,功力境界已經和師父相差不多。歐陽亨因洩露天機,壽元本就不足,終沒能元嬰大成便坐化了。只是留給妙合一條無比清晰的修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