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為了避嫌,因縣丞是本地官,為免去私相授受之嫌疑,二則也是恩旨,以表體恤之意。

縣丞也不矯情,看了眼那光輝矚目的考卷,向其他幾位考官點點頭示意,就徑直去往偏殿小憩了。

接著就是篩選了,三位考官根據顏色深淺判定,從一千兩百餘份考卷中選出三百份,將其餘九百來份白色淡薄的文卷放在一旁。

若無意外,這些便都是要黜落的棄捲了。

很快,三百份考卷就擺在了三位考官眼前。

和地球上的科舉考官不一樣的是,這三位考官都有著秀才名位,修為在身,精力充沛,因而分辨卷子的速度極快。

三百卷考卷,有汙點、犯明諱、未完成者都將被直接掃到棄卷當中,不做考慮。

這樣一來,就只剩二百三十七卷子了。

剩下的兩百三十七份考卷,諸位考官都一一仔細甄別其是否扣題合意。

須知寫得好,有才氣是一回事,但若是不合題意,也是要依律貶落。

畢竟,誰知那是否是場外捉刀之作呢?

又細看文章是否有著筆誤錯漏,最後按照文章的經意義理反覆衡量商榷,直至深夜,才終於選出了前三十卷。

這時幾個考官都自動停了下來,其中一個伸了伸腰,語氣輕鬆道:“已經選好了。”

另一個也是點頭頜首,說著:“是可以了。”

“既如此,那便去請大人過來吧。”最後一個考官露出一絲笑容,轉頭向著旁邊甲士吩咐道。

“是。”甲士點頭回應,說著轉身就走出了大殿。

沒多久,偏殿就傳來了輕微聲響。

不足片刻,殿外就傳來了一陣腳步聲,韻律齊整,淡然從容。

腳步聲越來越近,很快就迫近門口。

而後轉進來一個看上去三十餘的官員,著深青官裳,氣度儼然,正是縣丞杜仲。

幾位考官見著都是起身,行禮道:“見過大人。”

縣丞官居正八品下,而府上派下的考官都是從八品下吏員,相差著兩級,見面按律應當行禮。

“有勞諸位費心了。”縣丞對著幾位考官拱手回禮,正容說道。

“國之大事,豈敢瀆職輕忽?這都是應有之義。”考官恭敬回道。

“此話卻是正理。”縣丞微微頜首,踱步到桌案前坐定:“諸位可都已議定?”

“前三十名皆已議定,還請大人最後確定是否無誤。”考官指著桌上一疊文捲回答。

話說縣丞為避嫌,雖在這遴選過程並不能干涉,但是卻有著最後名次序列的決定權。

縣丞若有異議,可與考官商議。若無果,兩者皆可直接上報府內,府內自會另外派人前來核實勘察,釐定是非對錯。

縣丞當仁不讓,伸手拿了擺在最上面的一份,心裡知道這就是案首了。

當下聲色不動慢慢看了起來。

這卷遠遠望去便覺賞心悅目,縣丞杜仲還沒有看名字,心中就浮現出一人影像。

再一一細看墨義、論述和策論,不覺有些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