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內,各人聽了蔣家仁的話語,相互看了看,一咬牙紛紛重重頷首。

蔣家仁見此,沉聲道:“既然如此,那就構築防禦,再派人去聯絡各個部落。”

好事多磨,乾朝移民在殷洲的土地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危機,現在又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殷都城,位於內華達山南麓,新商公司稱之為小華山。

城池將在山脈的南坡上,軍民藉助地形,修築著工事,直接消掉山坡,將山體變成城牆。

這時,兩萬多軍民,在殷都城外忙碌,劉季秋帶著五千多人,從商口鎮一路且戰且退,回到了殷都。

西班牙人都是重灌備,商口到殷都一路上都是小路,西班牙行軍緩慢,被劉季秋甩在身後。

雖說西班牙人沒有追上,但是幾千軍民跋涉數百里,也累得夠嗆。

劉季秋的人一進入大營,提前得知訊息的殷都軍民,已經煮了肉湯、蒸了番薯和玉米棒子等著他們。

忙著撤退,沒工夫吃飯計程車卒,領了食物,便蹲在一旁啃起了玉米棒子。

劉季秋坐在一塊石頭上,一手端著湯碗,一手拿著玉米,四周到處都是或坐或蹲計程車卒,什麼聲音也沒有,只聽到吃喝聲。

這時,一群人簇擁著蔣家仁匆匆過來,趙銘邊走邊道:“劉三就在前頭。”

蔣家仁看見人群中的小舅子,走了過去,“季秋。”

劉季秋連忙放下食物,摸了把嘴,“總長。”

蔣家仁在他對面的箱子上坐下,然後詢問道:“季秋,殖民者的軍隊,到哪裡呢?”

劉季秋重新在石塊上坐下,“總長,殖民者就在後頭。當初大家都覺得,殷都和外界聯絡不方面,想要把路修一修,可是總長卻說不修更加安全。當時大家還不信,現在看來總長真是高瞻遠睹。那些西班牙人裝備和輜重眾多,路又不好走,被我甩後面了。”

從商口撤退時,劉季秋還擔心百姓走得慢,會被西班牙人追上,結果發現西班牙人走得比百姓還慢。

蔣家仁當初不願意修路,確實是怕路修好,方便敵人攻擊殷都,他的想法可以說,與某位非洲暴君不謀而合。

聽說西班牙人,被甩在後頭,蔣家仁鬆了口氣,繼續問道:“殖民者的裝備如何?”

劉季秋神情凝重起來,“他們裝備精良,燧發槍加野戰炮,還有騎兵,不是我們能比的。”

“有多少炮?”趙銘關心問道。

新商公司也有一些火槍,關鍵是沒有幾門火炮,而守城沒有火炮,是很被動的事情。

劉季秋道:“至少有一百門野戰炮,發射炮彈在五六斤左右。”

趙銘神情嚴肅的對蔣家仁道:“六斤重的炮彈,對於現有的工事,有很強的破壞力,我們必須設法防備他們的炮擊。”

蔣家仁點了點頭,沉聲道:“趁著殖民者沒到,我們抓緊時間商議方案,迅速構建工事。”

新商公司是大家的,這讓公司上下,對於戰爭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面對困難時,高層和士卒都會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