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六世紀和十八世紀,波蘭可以說是東歐地區的霸主。

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獨霸東歐,附庸普魯士、入侵俄羅斯,人送外號“平獨鎮露大波波”。

在波蘭的歷史上,曾經有一隻神秘的騎士兵團,他們身披盔甲,背插羽翎,手執長矛,腰配利劍。

從遠處看去,他們賓士起來,就像是長著翅膀會飛的騎兵,於是得名“羽翼騎兵”。

波蘭的羽翼騎兵,曾經幫助教皇征討沙俄、抗衡瑞典、抵擋奧斯曼土耳其,創造過無數的輝煌。

這隻騎兵在歐洲的大地上縱橫馳騁,罕有敵手,在不久的將來,他們甚至會在維也納之圍時,在國王索別斯基的率領下,以兩萬翼騎兵支援歐洲聯軍,擊敗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號稱的三十萬大軍,遏制住了奧斯曼帝國向歐洲的擴張,挽救了基督教世界。

這一戰也將是羽翼騎兵,最為輝煌的一戰。

此時維也納之戰還沒有爆發,可是薩拉托夫之戰卻來臨了。

波蘭國王在接到沙皇的求援後,並沒有遲疑,看在黃金和上帝的面子上,作為東歐地區的傳統霸主,波蘭國王沒有猶豫,立刻決定派兵支援。

不過就同高歡預料的一樣,波蘭方面並未做好戰爭的準備,出征的糧草和軍械都沒有提前備好。

看沙皇信中極為危機,波蘭方面決定先派遣騎兵,步軍稍作準備後,再向俄國進發。

得到國王的命令後,剛被任命為大元帥,波蘭軍總司令的索別斯基,便領著兩萬羽翼騎兵,一路疾馳趕到了伏爾加河流域。

曠野上羽翼騎兵縱馬狂奔,像一群急速飛行的鳥群一樣,賓士到伏爾加河岸邊。

兩萬騎兵駐立,高大的戰馬,威武的騎兵,風騷的羽翼,顯示出他們的不凡。

“羽翼騎兵?”望樓上,李成棟不以為然道:“花裡胡哨的,臣懷疑他們能不能夠衝鋒!”

眾多聯盟將領,心氣都很高,對面的騎兵雖然看上去不是泛泛之輩,但是依舊沒有入他們的法眼。

高歡知道羽翼騎兵的光輝事蹟,他放下千里鏡,沉聲道:“這隻騎兵是歐洲最強的騎兵之一,能力不再沙俄的哥薩克騎兵之下。你們不要輕視他們,要料敵從寬嘛!”

李成棟等將聽了高歡的話語,不禁紛紛頷首,口是心非的附和,“陛下說的有理,要料敵從寬,料敵從寬。”

雙重肯定等於否定,高歡知道將軍們有些驕傲沒有聽進去,不過做為統帥,他卻必須要清醒,料敵從寬,儘量高估敵軍的戰鬥力,才能夠每戰必勝。

“陛下,波蘭的騎兵到來,看來歐洲的援軍,會陸續趕來。”張煌言皺起眉頭,他內心其實有些擔心。

畢竟參謀部無法預測,歐洲會有多少國家派出援兵,會不會超出參謀部的預期。

如果敵軍人數太多,超過乾軍的實力,那麼戰爭就不好打了。

高歡扭頭看向他,“愛卿是擔心沙俄的援軍來的太多,朕一口吃不下?”

張煌言微微頷首,“臣確實有些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