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6章抄底失敗危機解除(第2/2頁)
章節報錯
此時山西政府有了各大銀號的借款,政府手中有錢,便不用急著賤賣礦產獲取現錢,讓商人抄底的心思落空,不過面對價格高昂的礦場,各商人還是趨之如鶩進行投資,參與煤礦開採,以及山西的各種建設。
現在誰都知道,山西手裡捧了個金飯碗,山西政府透過向北方和江南提供煤炭,很快就會富裕起來。
山西政府有錢後,必定還會在省內大興土木,大搞基礎建設,屆時大把的生意和工程可做,商人們都不願意離開山西,希望能夠從中分一杯羹。
~~~~~~
太原城,臨時行宮內。
在解決山西財政危機後,高歡並沒有離開太原,而是留下來,準備解決山西的吏治問題。
畢竟山西發生這麼大的危機,高歡和大乾朝廷都不可能當做沒有發生過,必須調查清楚山西出了什麼問題,並且進行處理。
此時在行宮大堂內,高歡坐在中堂,正聽著督察院副督御史張煌言的彙報。
“陛下,據臣調查,山西的情況比較複雜,許多官員身上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些問題!這其中尤以韓昭宣為首的行政官員,情況比較嚴重。”
高歡捋了捋鬍鬚,“韓昭宣此人有問題嗎?”
張煌言道:“韓藩臺個人暫時沒有查出問題,不過他身邊的人,很多都存在問題。太原知府周宗衍原來是韓藩臺的幕僚,在太原知府任內經濟資料也很亮眼,本來是有機會進入山西三司的,不過卻涉嫌利益輸送,已經被規了起來。另外,韓藩臺夫人的孃家,在山西鐵路建設的過程中,利用韓昭宣的關係,收受賄賂至少三萬塊。”
高歡聽了張煌言的話,皺起眉頭,“卿家對韓昭宣怎麼看?”
張煌言沉吟道:“陛下,據臣瞭解的資訊來看,韓藩臺此人,能力還是很強的。太津鐵路,四年內能夠建成,與韓藩臺做事雷令風行,在山西說一不二,有很大的關係。另外,這次處理危機,韓藩臺也是盡心盡力,一直衝在第一線。”
高歡微微頷首,張煌言卻話鋒一轉,“不過,韓藩臺在用人和做事風格上,臣以為是需要批評的。當然這也是各地一把手的通病,他們在用人上,把經濟建設放在第一位,不關心官員的品行,只追求粗放的經濟資料增長,好大喜功。因為如此,下面的官員,就投其所好,所以他屬下的官員,大多都有問題。”
“愛卿的意思是,韓昭宣這個官員,還能挽救一下?”高歡問道。
堵胤錫道:“臣以為韓藩臺如果能夠改變作風,把百姓和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還是可以挽救的。畢竟,朝廷培養這樣一位有經驗的大員,也不容易。”
高歡微微頷首,隨即又有些恨鐵不成鋼道:“這些年來,朝廷確實有些唯經濟增長論英雄了。不過話說回來,經濟增長與百姓和國家的利益,並沒有矛盾。有些官員說腐敗是經濟增長的潤滑劑,朕看是無稽之談,不搞腐敗,就不能建設經濟呢?韓昭宣自己可能沒貪,可是他為了追求經濟的增長,對身邊的腐敗分子加以縱容,他肯定是有責任的。”
堵胤錫深以為然,“陛下聖明。那太原知府被規起來,還振振有詞,認為他為太原經濟作出了貢獻,提高了百姓和府庫的收入,而他犯下的是小錯誤,反而怪我們督察院,不該揪住他不放。”
高歡沉聲道:“看來我們的官僚隊伍,在認識上已經出現了問題。話說回來,山西按察使司什麼情況,山西的吏治敗壞成這樣,他們作為地方監察機構,之前就沒有發現問題?”
堵胤錫道:“李臬臺在臣抵達山西后,倒是主動配合我們,規了一些有問題的官員。對於此前為何沒像朝廷報告,李臬臺的解釋是,韓藩臺在山西獨斷專行,喜歡護犢子,又拿著鐵路建設的事情當令箭,讓臬司衙門很難開展工作。”
“你對李建泰怎麼看?”
高歡聞語皺起眉頭,這個藉口在他這裡是說不過去的,他想聽聽張煌言的意見。
堵胤錫沉聲道:“李臬臺,臣有些看不透,目前督察院也沒查出他有問題,不過作為山西監察口的一把手,臣認為他對山西吏治敗壞,應該擔首要責任。”
7017k